3月31日,在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工作开展25周年之际,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指导、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首届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上,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专题分享了“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运营的‘东莞模式’的实践探索”,成为全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学习借鉴的样本。
三种运营模式,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心入脑
东莞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成果喜人,亮点突出,影响凸显,特色彰显,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推动环保公众参与、凝聚治污攻坚社会合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美丽东莞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创新平台,促进创建单位优化环境管理、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据介绍,东莞市环境基地建设与运营,分为“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及运营”“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及运营”“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委托第三方环境教育专业机构运营”三种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东莞总结得出这三种建设运营“模式”各有优势。即使在疫情期间,东莞还积极推动环境教育基地“云开放”,让更多的公众能足不出户接受环境教育、了解环境教育基地,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心入脑。
目前,东莞共有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38个,覆盖资源利用类、水处理类、展馆类、监测类、生态类五大类别。其中,广东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0个,列入全国第二批、第四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6个。在2022年,东莞市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被评为“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
在日常工作中,东莞通过环境教育专题培训、试课说课等方式,建立基地讲解员和专职教师队伍,全市38个基地有讲解员和专职教师250多名。同时,鼓励各基地和已注册环保志愿者队合作,打造服务队伍。
六大策略举措,推动环境教育基地稳健发展
寓教于乐,东莞还积极通过六大策略举措推动环境教育基地发展实现跃进。
一是善用上级部门提供的政策、平台、资金,推动基地建设运营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市、镇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各司其职,抓好全年基地工作的统筹安排。三是打造了两支队伍,为东莞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专业人才。目前,东莞拥有“专业+敬业”的基地讲解员和专职教师队伍共255人,“热情投入+持续服务”的基地志愿者队伍近3000人。四是精心设计并积累、共享一批环境教育优质课程。五是坚持“常态化参观导览”和“主题活动”并行,38个环境教育基地可实现“一键导航”。六是“培育”重点,树立标杆,发挥重点基地“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活动带动、资金扶持、荣誉激励三方面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重点环境教育基地。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来东莞将不断提升完善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开展交流学习、讲解员大赛、职称评定,提升基地专职人员能力。在全市环境教育基地推广“志愿馆长”“小小讲解员”项目运营模式,组建东莞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专家顾问团队,联合研学机构、高校编写《东莞市环境教育基地生态研学白皮书》,探讨成立“东莞市环境教育基地联盟”。同时,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机构)培育力度,努力孵化更多优秀环保组织,推动环境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
(图片: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原标题《成样本!东莞在全省推介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经验》)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