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盘和林
2023-04-04 11:28

提要

未来产业布局的政策,本质上就是要求资源向未来产业倾斜。我国一方面可以在政策上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引导、鼓励和支撑,在微观主体方面,可以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调动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活力,让未来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层面形成合力。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带动了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些未来产业具有增长迅速、增长潜力大和附加值高的特点,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理应尽早提上日程,其不仅能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更是反超机会。

2022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出台,作为地方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制度设计,该文件为推动深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路线图,这也反映出,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是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必然。

产学研联动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深圳南山智园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一、发展未来产业,我国有何优势

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的重大突破,更离不开高成本的研究器材,但是由于科学研究的公共性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使得基础研究上,企业投入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高效集中的调动和利用资源。

未来产业布局的政策,本质上就是要求资源向未来产业倾斜。我国一方面可以在政策上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引导、鼓励和支撑,在微观主体方面,可以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调动地方企业和民企的活力,让未来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层面形成合力。

同时,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现实场景、专业化规模化实现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未来产业的细分产业选择,其实存在着难度和风险,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国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能够提高产业发展选择成功的概率。

截至2022年4月,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有4991.9万户,个体工商户1.06亿户,相比美、日、英、德等国家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加之我国产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众多细分产业中企业数量较多,因此在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和规模化生产上具有更多的探索空间,比如我国的动力电池,铅酸、锂电、三元材料不同的技术路线长期并存。

二、如何发挥优势,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未来产业的布局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方向聚焦于现实需求,比如当下的数字经济、人口健康、绿色低碳等方面。其次,路径依赖于各主体协同,比如产学研结合、贯通产业链和创新联合体。最后,目标锚定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比如提升本国产业链的自主生产能力,和产业链的技术安全和供应安全,能够保证产业自身发展和本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一,我们要利用好多种政策工具,一方面,供给侧通过研发补助、技术培训、鼓励合作等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鼓励民间创新投资等方式增加研发的投入,扩大创新科技的需求。

第二,企业是创新主体,在发展未来产业集群居于核心位置,要让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激励。既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激励,让企业保持竞争状态,进行有效创新,又要从政策机制上激励,对于未来产业核心企业,要在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其二,产学研用结合。企业缺少研发能力,可以通过科研院校的人才来补足,通过知识产权政策,推动技术专利等研发成果向企业流转,让企业实现成果落地,结合应用将技术成果发扬光大。

第三,产学研联动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产学研联动的关键是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要让科研人员分享到研发成果红利,通过特许权、产权来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政府应该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创造合作机会。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标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作者:盘和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