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实验室科技创新人物巡礼㉓|李子刚: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记者 谭苏昕 通讯员 王筝 周雯瑾
2023-03-15 14:44





人物简介

李子刚,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执行主任。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杜兰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 年至今,担任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召集人、资深研究员。


李子刚长期从事采用温和的化学方法解决在化学和生物交叉领域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稳定多肽二级结构的方法学研究、治疗性靶点研究、微生物毒力及抗感染治疗研究和多肽自组装材料研究等四个方面。


他致力于在化学和生物交叉领域用化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在针对人类癌症的多肽药物研发和感染性疾病的小分子药物筛选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为探索更加有效的药物前体奠定基础,并与医院展开临床前期研究,为基于稳定多肽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宝贵的临床研究基础。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Cancer Research, Cell Chemical B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总引用次数2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3项,主持国自然面上、国际合作及省市科研项目多项。

“科研工作者很多时候掌握的只是屠龙之技,应该加强为社会重大需求服务的能力。”日前,当记者问及科研工作时,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李子刚侃侃而谈。他始终强调,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重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唯一的工作”

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结束哈佛大学的博士后训练后,李子刚2010年归国进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担任博导,开展蛋白工程、有机合成、人类疾病治疗方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这份投身了10年的工作,是他的第一份,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份工作。优秀教育背景出身的他,笑言自己本可以进麦肯锡或者BCG,拿高收入,坐头等舱,却选择继续做科研,刷刷试管,养养细胞。

“这一选择源自内心对科研的热爱。”李子刚坦言,决定进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部分原因还出自对这座城市的一见钟情,“2008年我来深面试,从机场往市区的高速路上看深圳,感觉和西方现代化大都市很像——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深圳短暂逗留期间,亲身感受到这里行政效率高,科创氛围好,科研人才比较年轻。那一天,深圳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2019年,李子刚兼任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并作为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坪山中心”)副主任参与中心的筹备建设。近年来,坪山中心成绩斐然,李子刚现已担任执行主任,获评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取得累累硕果。

2022年,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了2022年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坪山中心吴云东、李子刚双双入选。这表明李子刚在基础研究上已具备较高国际影响力,其技术领先性得到国际权威认可。

开发新型多肽基核酸运载系统

核酸药物有望攻克现有靶点的成药局限性,具备治疗“不可靶向”、“不可成药”疾病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领域中包括核酸类药物。

2022年9月,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发布2022年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核酸药物“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拟立项目公示清单,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执行主任李子刚负责的《“锍盐关环”稳定多肽运载系统用于核酸药物递送》项目入围创新项目榜单。

据介绍,该项目立足国内核酸药物研发需求,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安全高效的新型多肽基核酸运载系统。从肿瘤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角度出发,探究核酸药物的靶向递送和肿瘤免疫治疗两个方面上的应用潜能,加速推进多肽运载系统的临床应用进程。

李子刚介绍,他们团队将简单、低成本、安全、高效、可逆的概念融合,开发新型的基于“锍盐关环”多肽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并从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siRNA的靶向递送)和间接杀伤(肿瘤新抗原免疫治疗)两方面,系统评估多肽运载体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兼容性。将纳米技术、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结合,为开发新型抗癌靶向多肽纳米基因药物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加速国内核酸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推进。

李子刚介绍,该项目优势在于:基于人工智能的多肽-核酸自组装预测算法,针对多肽的构象空间和化学空间的复杂性,建立专门针对多肽组装的计算模拟设计方法。同时,规避现有LNP核酸运载系统的专利技术保护壁垒,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安全高效的、新型多肽基核酸运载系统。此外,结合靶头修饰,实现核酸药物的靶向递送,减少核酸药物在非靶细胞中富集导致的毒副作用。

打造快速反应的科研平台

由于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很多年轻人在做科研时可能变得很浮躁。对此,李子刚反对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商业目的的科研,他认为:“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作为科研机构,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技术,而不是商业结果,尽可能为以后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储备。”

近年来,坪山中心与康泰生物、翰宇药业等生物科技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双方在疫苗产业的力量融合,进一步助推深圳疫苗产业发展,用心守护国民健康。李子刚表示,积极推动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院企合作共赢,他希望为守护国民生命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除了开展科研攻关,李子刚还组织团队开展疫情科研信息分享工作。自2020年1月28日起,他组织团队与深圳湾实验室科研部合作,向市科技攻关小组提交疫情日报60余期,在深圳湾实验室网页和公众号上更新新冠科技研究进展50期。

这些新冠科技研究信息,荟萃世界科技进展,并整合坪山实验室在新冠药物和疫苗攻关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了快速高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得到了很多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的肯定和感谢。李子刚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坪山实验室的平台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技术快速筛选和反应的平台。

对于深圳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李子刚建议:一是加强高校建设,加大基础科研,同时给予高校建设充足的时间沉淀;二是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好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培养本土人才。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深圳湾实验室科技创新人物巡礼㉓|李子刚: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  》)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记者 谭苏昕 通讯员 王筝 周雯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