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
深圳市规划新改扩建
16所公办高中
17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新建公办中小学学位23万个以上
其中
新增中小学位的75%
将放在原特区外
在今秋新增的24所新学校中,14所位于原特区外,占据新校数量的近60%。深圳教育正努力推动全市教育设施配置跨越式发展,区际、校际办学差距不断缩小。
“在我眼中,有三个指标可以衡量一所学校好不好:要有好领导、好教师、好学生。学校就像一棵树,学生是花是果,教师是树枝,干部是树干,学校领导应该是树根,深扎沃土,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如果校长不出名,但学生和老师很出名,这一定是一所卓越的学校。”
宝安孝德学校首次新生家长会上,校长冯振准的一席话让家长们感动。据悉,孝德学校办学规模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今年9月借址宝民小学开学,新校将在明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孝德学校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将学校的办学之道定位于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守儿童立场。在该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上,“创新,大胆改革”成为共识。
居家行孝,处世据德,谓之孝德。孝德学校是宝安区教育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毗邻为纪念南粤孝子黄舒所立的“上合孝德园”,校名即缘起于此。学校以“恒则成”指引学校办学方向,并构建了一套“恒仁、恒智、恒勇”的全新课程体系,依托分享、学习和运动三大空间,打造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和体育艺术三大办学特色,利用九年一贯制优势,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持之以恒做事、顺境中不断提升、逆境中坚持刚毅等“孝德学校特质”的青少年。
此外,孝德学校还将逐步探索推进小班化、走班制教学,将课程变成“自助餐”;探索开发武术、舞蹈、器乐、美术、棋类等体育艺术特色课程;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以学生在“仁、智、勇”方面的素养表现为主线,作为学生素养提升的主要评价内容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尺。
“非常欢迎您的孩子加入红树林外国语小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有爱,有欢笑,有互助,有成长!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给家长的第一封信浸润着扑面而来的温馨气息。
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位于宝安区西乡碧海片区,毗邻美丽的红树湾公园。该校校长李唯作为全国十佳校长,领衔名师团队,为宝安区第一所公办外国语小学注入了盎然生机,据悉,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1/3,另外配备了专职外籍教师。在该校的班主任队伍中,不仅有深圳市优秀班主任、阅读推广人谢伟,硕士班主任王凯莉、阳光名师姜会芬,还有被孩子们亲昵地称呼为“小慧姐姐”的陈慧、高学历高颜值的王肖力等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常规的行政设置,该校构筑了国际交流与研学中心、艺术与体育中心等六大中心。不仅以国际化标杆学校为目标,还推出中西融通多元化定制课程体系,秉承“激扬生命 自觉生长”的办学理念,做有情怀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和国际化需求的现代小公民。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们静心准备了破冰游戏、队列队形训练、正确坐姿训练、安全健康讲座、校长见面等精彩环节……这不,刚开学,两位同学间就出现了小矛盾,在周泽娜老师的耐心开导下,孩子们转眼又破涕为笑,开心玩到了一起。
新学年,龙华区又诞生一所高标准小学——龙华和平实验小学,今年秋季在上芬小学借址办学,首年招收一年级4个班级200名学生。
和平实验小学是龙华区成立后高标准打造的一所学校,也是深圳市执行2016年学校建设规范标准的第一间学校,位于新区大道与和平路的交叉口,占地15000平米,建筑面积25000平米,投资约1.4亿元,计划2018年9月建设完工。该校设计规模为36个班。今年秋季借用上芬小学新校区开学,目前有15位教师,平均年龄30岁,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7位研究生,研究生学历占47%。
和平实验小学是在龙华教育“十三五”新蓝图的背景下创建的。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亲自主持了学校工程建设方案优化设计的论证会并表示,和平实验小学要为龙华区教育树立新的标杆,是一所值得期待的新学校。
该校校长由原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苑小学校长宋鹏君担任。宋鹏君有23年教育教学经验,12年学校管理经验,曾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南头小学、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苑小学三所名校任教或担任校长。
关于和平实验小学,宋鹏君说,这将是一所不一样的学校,一所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愿意探索,成为有国际视野,有民族情怀的人。
宋鹏君介绍,学校以“办一间让学生生命色彩绽放的学校”为办学理念,将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愿意探索,成为有国际视野,有民族情怀的人。该学校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学期,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迎来第一批小一、初一和高一近400名新生。这所学校也改变了大鹏新区没有高中的历史。
带着名校基因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引人关注。去年9月5日,大鹏新区与人大附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确定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创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力争5年内办成深圳市品牌学校,8年内成为广东省一流学校,10年内成为全国名校。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包括九年一贯部和高中部两个校区。高中部今年通过中考面向全市共招收200余名学生,中考录取线达到405分,排在全市高中前列。据了解,深圳学校将会和校本部进行全面的资源互通共享,共同开展学科教研和教学交流,同时也将结合深圳、大鹏的特点,创新办学、特色办学。
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课程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校本化的学科课程,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与思维、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鉴赏、体育与健康、实践与创新、生命与生长等;二是个性化的跨学科课程,包括全球意识、金融和经济素养、公民素养、环境素养、健康素养、商业和创业素养;三是特色化的超学科课程,包括认知与生存、人与地球、公平与发展、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等。而德育课程将贯穿始终。学校的部分选修课充分体现了大鹏特色,包括与华大基因、农科院等合作开设生态生命科学选修课。
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大鹏半岛能源企业众多、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开设能源科学类和帆船类的选修课。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