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一17岁女生因患炎症性肠病,导致天天拉肚子,规范就诊时肠子已溃烂。炎炎夏日,食物容易变质,许多市民一不小心就会因饮食被腹泻“缠身”。如何区分急性肠炎和炎症性肠病,从而及时就诊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对此,读特记者采访了港大深圳医院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司徒伟基医生。
警惕连续6周以上的慢性腹泻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其他未定型的结肠炎,其中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反复腹泻、便血,克罗恩病则以腹泻、腹痛和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而克罗恩病可发生在整个消化系统,从口腔到肛门,侵犯到肠壁全层。
每年夏天,腹泻的人不少。该如何与炎症性肠病做区别?
司徒伟基医生称,急性肠炎经过规范治疗,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但如果是连续6周以上的慢性腹泻,就要重视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长期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凡是有反复腹泻、便血、腹痛和体重下降的中青年患者应尽快到IBD专科门诊就诊,进行常规排查或诊治。”
中国患者超过40万人
司徒伟基医生称,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目前医学界认为这种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暴露的环境中因不明原因的作用引起免疫失调,最终导致肠道出现一系列的炎症病变。
炎症性肠病以往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据近年广东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属全亚洲最高。
司徒伟基医生指出,这类疾病多发生于17-40岁的青壮年人群,而深圳恰恰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城市,按照2000万的常住人口估算,每年新增患者620人以上。“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随着每年新增人数的累加,整个群体也非常庞大,近十余年累计的患者就有6000—8000人,而整个中国的患病群体估计在40万人以上。”
需要终生规范治疗
记者了解到,炎症性肠病是除胃肠道恶性肿瘤外最难治的良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治疗。
司徒伟基医生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生中手术率达20%,而克罗恩病一生中手术率高达80%,约25%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术后90%患者因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复发而致残。
为了帮助深圳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从2016年2月开始专门开设了炎症性肠病门诊。
司徒伟基医生表示,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多学科的治疗,“我们计划在一年内将炎症性肠病门诊发展为一个多学科合作的中心,将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营养科等病人需要涉及的科室集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圳率先将该病纳入医保
在深圳,政府从2015年7月1日起已将炎症性肠病纳入大病医保,将中重度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需要使用的贵重药物——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纳入《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患者病情需要使用时,给予报销70%。此外,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提供了援助计划:患者每购买3次,基金会将赠送3次。
这些政策优惠迅速吸引了一批在深圳缴纳医保的克罗恩患者陆续从上海、广州的大医院“回流”深圳。据悉,目前全国只有浙江、广西、青岛和深圳将“英夫利西单抗”纳入医保。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