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潘”调解春风化雨,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深法宣 通讯员 吴玲敏
2023-02-17 16:58

为进一步优化拓展“1+6+23+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加快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坪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特色工作室申报工作。

近日,坪山区公布第二批共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站,其中,坪山区司法局申报的“阿潘调解工作室”成功入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阿潘调解工作室”,认识“阿潘”,听他讲述属于他的“调解故事”。一个个调解故事,也是一个个文明倡导故事,调解中的普法宣传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居民群众的心田。

“有事找阿潘!” “阿潘”是咱自家人

“阿潘”,全名潘名汉,是坪山区碧岭街道碧岭社区的书记,“阿潘”是辖区群众对他的亲切称呼。碧岭社区曾是省、市、区矛盾纠纷突出的社区,“阿潘调解工作室”设立于2019年7月,成立后一直把调解视为实现社区稳定和谐的目标,认真地调解每一宗矛盾纠纷,真诚地为社区、居民、企业和员工服务,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就地化解”,推进化解了一批碧岭历史遗留问题。

现在,“有事找‘阿潘’!”已成为碧岭社区群众的一句常用口头禅。在疫情防控期间,“阿潘调解工作室”更是真心地化解涉疫的各种纠纷,如今的碧岭社区变得和谐了,让人重新审视和刮目相看,“阿潘调解工作室”俨然成为社区为民分忧解难的好平台、成为社区形象的一张优质“名片”,成为社区稳定和谐的助推器,也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润滑剂。

阳光调解暖民心, “四个一”助推“四个无”

潘名汉立足为民服务初心,积极探索经验,总结出“四个一”阳光调解工作模式。分别是“第一时间”,接到信访诉求,第一时间组织调解员进行调解,变“节奏调解”为“节点调解”;“第一现场”,调解员直接到企业、小区和居民家中开展调解,变“进门调解”为“上门调解”;“第一调解”,调解员根据案件的性质特点,安排专业部门和擅长相关类型的调解员作为第一调解员进行调解,变“分工调解”为“分类调解”;“第一回访”,当矛盾纠纷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履行相关条款义务时,及时进行提醒式回访,督促协议真实履行,变“理性调解”为“人性调解”。

面对各种利益冲突和深层次纠纷矛盾日益突出,在房屋租赁、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合同(合作经济纠纷)、工程建设(工地)、历史遗留问题(建房欠款纠纷、房屋产权分割和股权继承纠纷)、企业转型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的新特点,潘名汉不断探索,推进“四个一”模式,坚持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在小区、在企业,调解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四个无”,即:无因调解不妥当而矛盾纠纷激化、无因调解不及时而集体上访、无因调解不成功而出现民转刑案件、无因调解不作为而引发群体事件。

三年多来,潘名汉在社区亮出“有事找阿潘”的口号,立足个人调解工作室,走访街道居民群众1000多人次,解决纠纷83宗,碧岭社区也因他变得更加稳定和谐。2020年,该社区被列为坪山区重点规划发展片区之一。

人民调解秉持兼顾当事人双方公平与效益、合法与合理、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原则,依法解决实际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止争的良好效果。每一次调解,既是一次普法宣传,也是一次文明新风的倡导过程,调解员在积极做好矛盾调解的同时,还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孝老爱亲、忠义守信等故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辖区居民进行“接地气”的宣讲,担起“群众宣传员”的角色,不断教育感化群众,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理和礼,传承良好家风和美好乡风,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编辑 郑双喜 审核 刘杰 邹远先

(作者:深法宣 通讯员 吴玲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