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广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如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展现“勇挑大梁”的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省长王伟中。
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问:2023年广东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靠什么稳定经济运行、提振发展信心?
答: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2022年广东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突出,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呈现出增长稳、质量优、动力强、后劲足的主要特征,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
广东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供给需求“双管齐下”、内外需协同发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3年广东将聚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的目标,全力争取完成得更好一些,更好支撑全国经济稳中求进。把提振市场信心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加强粤港澳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作用,深化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加快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规划修编和相关立法工作。
二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制造业倾斜投放,加快发展壮大20个产业集群,打造多支柱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9000家左右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链条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活力。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到广东创新创业、实现梦想。
四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五是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在积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和精准化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
六是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六大行动”,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以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
问:广东靠制造业起家,有“世界工厂”之称,现在提出制造业当家,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如何做优做强这份厚实家当?
答:制造业是广东的立省之本。广东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坚持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一方面,提升当家产业和企业优势。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塑造未来产业。加快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2023年再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
另一方面,强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打造符合产业生态的升级版园区,高质量升级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人才等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以“亩均论英雄”,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积极承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提升“六力”、打造“六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问: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如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答: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才、投入、环境、产业等各环节全面衔接、相互支撑。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六力”、打造“六地”,即提升创新竞争力、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广东将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好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国之重器”作用,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继续将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促进更多“从0到1”的源头性创新成果涌现。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和高新区重要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更好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近3年广东创投机构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银行投放科技信贷余额超过5000亿元,下一步将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引才用才机制,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问:广东如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将坚定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现代化建设释放充沛活力、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抓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广东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向世界展示一个不僵化、不停滞、不懈怠的活力广东。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努力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实施贸易强省建设“六大行动”,在202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3万亿元的高位上,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切实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入落实RCEP,加强企业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和海外仓布局,推动中欧班列提质扩容。
(原标题《权威访谈·“强信心·抓落实”|勇挑大梁 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访广东省省长王伟中》)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关越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15
清平古墟文昌塔的日落盛景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 月 2 日拍摄于广东深圳宝安沙井街道的清平古墟。画面中,夕阳缓缓西沉,柔和的光辉洒在古老的文昌塔上,塔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葱郁树木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绚烂的秋日黄昏画卷。#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1:01
清平古墟国潮风,汉裳雅韵展新容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热闹非凡,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在此精彩呈现。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表演者于舞台之上优雅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古老的墟落与国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魅力,尽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与时代活力。 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活动于10月1日-8日焕新登场,邀市民共赴跨时空文化盛宴。活动还融合墟市烟火气,联动古墟商家开展开展优惠活动。#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不得了,不得了!10月1~2日利哥群星演唱会(达州~宣汉~巴人广场)黑龙、陈雅森、赵鑫、雪十郎、大壮及众多大网红:金美希(唐艺首席大弟子)、李青青、大洋芋、梦想山妹、云南顶呱呱(南瓜)、世界模特选美中国区冠军刘晨、甩尖子团队、涪陵黄大仙团队、贵州小伟哥团队、二妮(雪茄哥大徒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