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深港软联通硬联通心联通?150名深圳市政协委员调研8个月提出106条建议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2022-12-30 13:25

如何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促进深港市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今年3月份开始,市政协组织发动150多位政协委员,分为现代服务业合作、科技产业化合作、海洋经济发展合作、交通与口岸合作、规划建设衔接、民生市民化待遇、交往交流交融等7个调研组,分别在深圳、香港两地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的调研。最终形成一个总报告和7个分报告,围绕深港两地人、财、物、数4类市场要素,为深港软联通、硬联通、心联通提出了106条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现代服务业合作要打开“大门”放宽“小门”

以专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深港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也是深港合作的重中之重。但调研组发现,当前,深港在金融与专业服务业合作方面,仍存在“大门已开、小门不开”的问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在代表总调研组发言时表示,建议要聚焦专业服务业从业资质的“大门”和“小门”问题。比如,在CEPA之下,对香港专业人才再开放专利代理人等14项职业资格准入“大门”。另一方面,进一步放宽“小门”,比如允许联营律所的内地律师开展刑事诉讼业务等。

在市政协委员、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孙蕴看来,深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尚未达预期。“建议政府协调司法部和香港律师公证协会,推动在前海、河套允许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和香港国际公证人律师提供国内、国际公证服务。”同时,她认为,深圳应当把握咨询服务业发展契机,创建前海咨询服务国际品牌。

帮助香港优秀科创项目跨越“死亡之谷”

深港在科技创新方面互补性高。在推动深港科技产业化合作方面,委员们认为,虽然两地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在人才、资金、物资、数据等关键创新要素的跨境便捷流动方面仍存在较多堵点。“建议积极疏通堵点,如在人员方面,对香港高校深圳校区的教师和学生试行‘白名单’+‘无感化通关’模式;设备方面,对科研用设备实行‘保税’管理机制。”曲建说。

“建议进一步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园区合作,通过设立飞地园区、成立合资公司、董事高层互派等模式,开展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成果转化、园区运营等内容合作,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深入合作机制。”市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璇说。她还提出以政府为引领,成立专项天使投资基金,通过遴选香港高校里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和优秀的科创团队,带到深圳落地孵化。同时邀请行业内的一线专家作为导师帮助他们规避试错,帮助企业成功跨越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建立深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调研中,委员们认为,深港海洋经济发展合作有基础、前景广阔,并提出了探索深港共建海事法律国际中心、深港国际船舶组合登记、共建船舶融资租赁中心、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落实等多条建议。

市政协委员、深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认为,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深港企业共同面临的,都是制度瓶颈。因此应积极突破探索,打破深港海域分界线的物理界限及心理隔阂。她建议,推动深港海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深港合作顶层设计框架下,设立深港海洋合作专委会,进一步深化深港制度衔接。

深圳正在筹建海洋大学。王雪建议筹建过程中应谋划联合香港的大学,建立深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企业联盟等方式,推动海洋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深港可以在智慧港口、智慧航运、智慧航道、深海传感器、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深度合作,将科技创新成果在深圳实现为产业创业。”王雪说。

王雪还提出,由两地政府牵头,制定深港海洋科技合作清单,建设海洋科技数据中心,为渔业、航海、天文及其他海洋资源提供实时运算的数据支撑。

把合作“深水区”变为“样板区”

“深港两地合作进入‘深水区’,需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创新把‘深水区’变为合作的‘样板区’。”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香港特区政府内地经贸事务咨询委员会贸易便利化小组召集人方舟认为,应推动特殊功能区的制度创新,建议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海洋新城两个特殊区域,率先打造“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深港合作示范平台,具体创新措施包括采取“境内关外”模式、协同立法和营商环境、将河套定位为“科技自由港”等。

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对深港合作有重要的意义。方舟表示,考虑到香港北部都会区全面建成需要超过30年的时间,深圳可以主动提出在沿深圳口岸临深片区建设若干个北部都会区的“早收项目”。他认为,可以作为“早收项目”的是“一心两廊”,“一心”即“大河套的科创核心区”,“两廊”即“深圳湾创科走廊”以及“东部口岸走廊”。“深圳可以在政府和企业层面积极参与‘一心两廊’的建设,包括在项目融资、土地开发、招商引资、产业导入方面全方位参与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方舟说。

深港接壤区域规划应注重产业协调与链接

政协常委、深圳市梵思诺时尚集团董事长陈国雄同样关注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建设。他认为,深港应共同规划“双城三圈一区五廊”空间与产业格局,“建议深港两地各自沿双方原边境线建立外环高速公路连接畅通周边区域,加上若干纵横交通配套,更有利于双城土地征用和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双方要提前做好摸底对接,明确北部都会区与深圳接壤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应重视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和链接,尽量避免‘内卷’和碎片化。”

交通与口岸合作是深港硬联通的关键。曲建表示,要以深港两地交通口岸一体化为目标,统筹深港两地交通与口岸规划。他建议,在疫情防控新阶段,要争取广深高铁的公交化开行,扩大对深港间货物监管的“互联网+网上稽核查”模式试点。

陈国雄也建议,深港联合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将轨道交通建设审批权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下放深圳,提速畅通包括港深铁路(洪水桥—前海)等深港跨境交通建设,未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地的高铁网、城际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并逐渐完善,要重点关注交通预测及做好规划引流,满足未来客流需求。

市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简慧敏也建议,深港两地应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和北部都会区的交通、基建、产业对接和多个口岸的“一地两检”。

打通港人享受深圳市民化待遇“最后一公里”

2021年深圳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便利措施,对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调研组也发现,在“民生市民化待遇”方面,“深圳所供,未应香港居民之所求”。为此,调研组提出,教育方面建议支持港籍学生按照深圳户籍学生同等条件,在深圳公立学校增加港籍学生名额,相关费用由两地教育部门协商分摊;交通方面,给香港专业人士配发两地车牌等。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少年宫主任、深圳共青团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余治国表示,前海已于2019年公布《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三年计划,建议延续和推广至其他区。

(原标题《如何推动深港软联通硬联通心联通?150名深圳市政协委员调研8个月提出106条建议》)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