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读特 庄瑞玉 罗莉琼
2020-07-30 17:56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日前,印发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迈向老有颐养”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事业与产业并举的发展原则,老年人福利和养老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

养老服务形成多元供给格局

“家门口”养老服务更加便利

据廖远飞介绍,近年来,深圳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为实现“老有颐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廖远飞表示,深圳养老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建成了以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星光老年之家为支撑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家门口”养老服务更加便利;互联网、物联网、科技产品等科技助老应用走进普通百姓家庭;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这些都为深圳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级养老机构全部新建或扩建

我市养老床位12879张

养老问题是群众关心的“身边事”,是民生大事。深圳高站位谋划“老有颐养”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构建“老有颐养”政策体系,形成了以《决定》为纲领、养老服务业“十三五”等中长期规划为核心、“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全面覆盖土地、财政、金融、保险、税费、医疗、人才、产业等方面。

深圳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硬件设施。2013年我市规划了70块养老用地并写入法定图则,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陆续推进“养老重大民生工程”、民政“9+3”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十个区的区级养老机构全部新建或扩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提高至不少于750平方米;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共有养老床位12879张,能够有效满足现阶段我市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

多部门联合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清单

111家日间照料中心全由社会力量运营

深圳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激发社会活力,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一方面,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推动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多部门联合出台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标准,新增一张养老床位资助4万元;收住户籍失能老年人最高资助每月600元;医养结合机构和五星级养老机构奖励30万元,相关资助范围和标准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目前全市现有111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由社会力量运营,68家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符合条件的可获得50-100万元不等的资助。

探索长期照护制度

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

深圳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推进医养设施临近规划设置,推动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探索长期照护制度,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市已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将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我市紧缺人才培养目录。2018年成立由市民政局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合作探索“前校后院”,“校院融合”等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教育,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养老领域智库组织,参与深圳市养老服务领域的顶层设计。

此外,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鼓励开展老年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将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战略任务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目前我市在生命健康、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照护康复产品和智能照护平台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跻身行业前列的企业。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 庄瑞玉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