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环境大变样!龙田街道“绣花功”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张金 文/图
2022-12-06 17:52

建筑垃圾裸露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烟火气十足的便民集中摊点;原来市容环境问题突出的路段,成为形象示范街;城中村环境和安全隐患得到精准治理……

这系列变化的背后,是坪山区龙田街道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用“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街区正从蓝图走进现实。

为流动摊贩“安家”,守护城市“烟火气”

“以前卖点小吃就随便找个地方,遇到执法人员经常要躲,租店铺又贵,现在有了这个集中摆卖点,做起生意来舒心多了”。11月底,位于竹坑社区茜坑一路的流动摊贩集中摆卖点正式开业迎客,红色的仿古门头、文化气息浓厚的美食宣传栏以及不时飘起的烟火气,吸引周边居民频频驻足。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路段,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安全隐患。龙田街道竹坑社区茜坑一路位于深惠交界处,全长约500米,不仅是茜坑村的主要通道,而且将成为坪河雅苑花园小区的重要通道,具有人多车多的特点,存在较大的乱摆卖市场需求。占道经营导致原本不宽敞的道路更加狭窄,给过往的行人和车辆通行带来安全隐患,乱丢垃圾、污水横流等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影响市容市貌。

城市既要“烟火气”,也要“文明味”。如何既保证行人和车辆通行安全,又保障流动摊贩营业需求,便利居民群众生活?龙田街道组织街道职能部门、居民群众代表、流动摊贩摊主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召开协调会,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意见,最终确定规范摊区摊点设置,科学选址,在竹坑社区茜坑入口处的一块碎石及建筑垃圾裸露空地上设置一处便民集中摊点及配套服务设施,为流动摊贩安了一个“家”,在解决流动经营、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的同时,把流动摊点治理的“难点”变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亮点”。

为了让摊点有序规范经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和竹坑社区加大管理力度,建立便民摊点商户信息台账、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加强对疫情防控的管理,指导摊区经营人员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便民摊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同时,为解决好摊点的卫生问题,要求摊主自行备齐扫帚、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做到随有随清,并定时倾倒到指定位置。鉴于周边停车位短缺,路边停车影响交通,龙田街道在便民集中摊点旁边修建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难”的问题。

整治“小切口”推进市容环境“大转变”

坑洼的道路变平整了、杂乱的飞线理顺了、老旧破损的建筑立面刷新了……走在竹坑社区的科技路上,社区居民感受到市容环境的明显提升。科技路试点区域位于坪山区龙田街道竹坑第三工业区,总长500米、沿街共有57家商铺。在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前,该区域市容环境问题突出,主要存在超门线、乱张贴、空中飞线、道路坑洼不平等城市管理“顽疾”,且梳理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市政设施等四大类问题300余宗。

如何有效破除这些城市管理中的“沉疴顽疾”,展现街区环境新面貌?龙田街道高位推动,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由“综合行政执法队+其他职能部门”牵头的联合协调小组,汇聚“党建+城市管理+物业”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市容环境整治,全力做好第三工业区打造工作的跟踪落实、统筹协调及督导通报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制定设计环境提升综合性整治方案,通过“宣、拆、整、刷、种、建、管”等综合措施,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制订完善管理办法。

城市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安宁与舒心。针对店铺周边人行道铺砖破损、空调水管外接等基础设施问题,龙田街道更新商铺周边人行道铺砖,并将空调排水管接入地下暗管,在区域显著位置高标准打造2个景观节点。同时利用拆除的乱搭建约500平方米空地,高标准打造临时疏导点,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治理乱摆卖,优先满足区域内商铺的租档需求。

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整治,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大力拆除违法搭建、提高绿化管养水平等八项举措的逐一落实,第三工业区的市容面貌发生显著改变,科技路试点区域市容秩序得到有效治理,沿街门店划线管理区域摆放整齐、文明有序、规范经营,整治前存在的市容乱象突出问题明显改善,市容环境品质大幅提升,成为第三工业区街区形象示范段。

“绣花针”穿起城市管理“千条线”

城市管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龙田街道围绕打造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新龙田这一目标,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为工作导向,聚焦城市管理的短板弱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乱张贴现象是制约城市综合环境提升的一大顽疾。为进一步营造宜居环境,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龙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在有针对性、持续开展整治清理的同时,制作各类信息规范发布栏,根据商铺立柱大小灵活设置,整合“反诈”、防疫、消防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宣传信息,同时兼顾沿街商铺的场所码、招聘、转让等需求,得到众多商铺的支持与配合。

为督促沿街商铺和企业园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让每一块区域有人认、有人清、有人管,截至目前,龙田街道与辖区1149家沿街商铺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为了解决居民晾晒难问题,消除户外乱晾晒现象,龙田街道在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后,在各社区设置455套文明晾晒杆,既方便了居民晾晒,又规范了晾晒行为;为使城管工作更接地气,更有人气,龙田街道推行“一线工作法”,让执法人员深入一线,让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新时代的城市管理工作,既要心怀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巧心,打通城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破解传统办法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难题。龙田街道推进信息化模块治理,选取第三工业区的重要区域进行试点,建设社区环境管理监测系统,通过超线经营、乱摆卖AI识别、违规占道停车AI识别、地面暴露垃圾AI识别、AI预警联动平台语音喊话等智能服务功能,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在城市监管中的缺陷,助力龙田街道城市管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张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