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一座蜚声中外的创新之都、科技之城。科技力量,是支撑深圳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中流砥柱。而在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背后,是弥漫在深圳企业界、产业界和全社会中的浓厚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支撑着深圳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反过来又反哺着城市的科学精神,为深圳科学精神发扬光大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和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激发创造活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高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书写“深圳方案”、提供“深圳智慧”。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历史地看,科学精神与科学新知、科学思想相伴而生、同向并行,其间经过了长期而复杂演变的过程。
“科学精神”这个中文词汇,最早提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6年1月,学者任鸿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科学精神论》,首次在中文文献中创用“科学精神”一词,并称科学精神为“科学发生之源泉”。自此,“科学精神”这个词在中国科技知识界逐渐传播开来。很多知识分子对科学精神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概括,比如1922年,梁启超在中国科学社年会上提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作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作科学精神。”竺可桢提出科学精神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199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全国科普大会上的讲话“加强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中对“科学精神”作出了系统阐述,他讲到:“科学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不畏艰难险阻,不断追求科学真理,进取创新,努力在社会实践中求得对客观世界的状态和结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并用它作出预测,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比如龚育之将科学精神概括为: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刘大椿将科学精神概括为:理性理念、实证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把科学精神的内涵明确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体现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行为准则的统一,为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树立了鲜明导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科学精神的深圳实践
科技创新是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而在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高校,没有一家科研院所,没有一家科技企业;40多年后的今天,深圳的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均处于世界前列。如今,深圳被誉为创新之都、科技之城,全市科技型企业已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就是科学精神在鹏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历史。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再到站在更高起点上,向科技创新“无人区”进发……深圳的科学精神一点点浸入城市基因,一步步蔚成城市气质。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享誉世界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天然包含了科学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正是秉持着科学精神,深圳才能从一张白纸上缔造传奇,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科学实践,形成了这座城市丰富而又独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气质。
(一)追求真理,勇闯科学“无人区”
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1916年,任鸿隽在《科学精神论》明确提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1941年,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指出:“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
现代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作为科创之都,深圳在追求自然真理、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始终步履不息,在一些领域已经步入科学的“无人区”。一个典型例证就是,在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自动化合成生物大设施,将于2023年底建成使用。“合成生物是一门新兴学科,当这个学科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商业资本通常不会介入。”而深圳,敢为人先、舍我其谁。敢于解决重大原创问题,勇闯科学“无人区”,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精神特质。事实上,深圳目前布局的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基因组学、精准医学影像设施、量子科学与工程、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设施、海洋研究等都是世界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的潮流。
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清除遮蔽真理的障碍,不断地摆脱蒙昧,不断地拓展知识的视野,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精神不断生长壮大的过程。探求真理,关键在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深圳愈发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断加强在基础研究、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投入,先后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了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节点,同时大力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国家探索全球创新引领型城市的基础研究模式,同时也为全人类在追求真理真知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而作出深圳贡献。
(二)崇尚创新,探路关键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创新既是由人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科学体制的核心原则,而且还是现代社会对科学事业的必然要求。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所在,对科学独创性的承认与尊重是科学体制首要的功能表现。
科学精神包含“不懈创新”的特征。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不懈创新”始终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灵魂,崇尚创新,强化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引领式创新,也是深圳在更高起点上先行示范的底气与基础所在。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再到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擘画的“三步走”发展目标。以“创新”为魂,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内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繁衍生息,成为深圳践行科学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弘扬和践行科学精神,深圳始终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原动力。建立健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目前,深圳已有3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4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7家市级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国内创业孵化载体集聚地;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三)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构建引育并重科技人才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培养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践行科学精神,离不开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2022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聘任仪式举行,成为深圳聚天下英才、汇贤良能士的精彩缩影和生动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7万,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最典型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该校用10年左右的时间快速集聚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60%以上的人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大学的工作或学习经历。深圳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成立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率先设立“人才日”,建成人才公园,成立国有全资的人才集团,举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打造便于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汇聚全球顶尖智力资源和创新要素。不仅如此,深圳还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做人才工作,体现了对人才的最大诚意。深圳因应时势,构筑人才观大格局,用中国视野、世界眼光看深圳人才集聚度、需求度、可用度,构建“鹏城英才计划”等引育并重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创新成果越多、经济贡献越大、奖励补贴越多”的持久激励机制等,让世界顶尖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圳不断创新人才机制,打通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场景(如光明科学城、大鹏实验室、深圳湾科技园等)以及一流的创新人才梯队高效匹配机制和渠道,以求发展难题不断破解、研创成果持续领先、高水平人才不断涌现。
(四)深入推进科普教育,全方位培养全民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的主体是人。唯有让科学精神在全社会深入人心,自觉以科学精神为引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才能更好发展科技事业、解决时代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涵养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科普教育是重要形式。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而科普工作关乎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深圳这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来说,对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呼唤尤为强烈。站在新的起点,深圳正切实担当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而人,始终是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接力奔跑的主体。加强科普工作既是培育创新人才、践行科技惠民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深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治理效能筑牢基础。近年来,深圳颁布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创新开展“首届深圳科普月”“科普成果展示大赛”“深圳市科技运动会”等品牌科普活动,持续推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公众开放推动科普资源共享。市区科协每年组织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超过一千场次,惠及市民数百万人次;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科技赛事每年吸引超10万青少年参与,培育了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以生动鲜活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让科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科技创新的福祉与红利惠及全民,成为深圳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深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印发,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列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四大重点人群之一,并将科学素质纳入公务员考试录用、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任职考察和年度考核内容。这是从机制上入手,推动“决策者”在科学素养上先行示范,从而带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水涨船高。
根据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深圳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21.1%,进入全国城市第三,形成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人才、崇尚学习与创新的城市氛围。这种氛围,是深圳前进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财富。其中所涵养的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所蕴藏的蓬勃的创新智慧,所涌动的澎湃的创新力量,所激扬的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无疑将为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三、结语
科学精神的涵养既要植根于科学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又要立足时代与社会的现实。当前,我们弘扬科学精神,必须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切实担当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路径”,进一步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营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强劲活力,把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让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蕴藏在全社会中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充分涌流,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高地凝聚起澎湃动能,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蓄积恢弘的科技力量。
(原题《专论 |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高地——科学精神的深圳实践》)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12
#报家生活秀#[个人]-[短视频]-《喵林匹克奥运健儿番薯》😋体操小将给大家表演一个10分稳稳落地的后空翻
咖啡脑袋速集合!2025 CAFEEX 深圳咖啡展来啦~8月22-24日相约深圳会展中心——冠军咖啡师现场开秀!手冲、拉花教学直接封神,小白也能秒变咖啡达人;全球咖啡豆大集结,埃塞俄比亚的花香、哥伦比亚的坚果香… 一口喝遍世界地图;“夏日续命清单”里的冰咖、冷萃、特调统统安排,各种口味一网打尽! 即日起—8月20日,带话题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位幸运鹏友,获得2025CAFEEX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本期话题】#深圳有“咖”味 【活动礼品】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8月20日 【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展会时间】8月22日-8月24日 【参与方式】带话题#深圳有“咖”味#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条优质动态用户,各送出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温馨提示】中奖用户将收到读特短信,请您留意并于8月21日前及时兑换门票,逾期失效,不予补发。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