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甜水山上来
铭沣
2022-11-25 09:33

我有个习惯,每到一处新地方,总喜欢用脚步丈量周边,实地转转看看。

从吉华街道办事处出门,到深圳知名景区“甘坑客家古镇”,约1.5公里路程,步行要25分钟。在基层一线工作,我经常在这条路上穿行:检查安全生产,迎面拂过春天的风;完善交通设施,当头淋过夏日的雨;化解难题时,也曾在深秋的落叶中轻叹;谋划发展时,也曾在冬日的暖阳里沉思。

这条路充满活力。街道办大门右转,眼前耸立的便是充满野趣的“凉帽山”,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绿荫深处,掩映着古色古香的民房。凉帽山生长一种粗大柔软的竹子,是制作“客家凉帽”的上好原料,山下凉帽村生产的凉帽远销海外,闻名遐迩。凉帽山北侧,是融孵化、服务、运营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中海信产业园”,园区设计前卫、建筑新颖。青年创业者匆匆出入,生机盎然。

这条路充满情感。穿过“凉帽山”和“中海信”之间的绿色长廊,尽头便是城区主干道甘李路。沿甘李路向西,一串文化符号绵延展开:甘李学校书声琅琅、吉华图书馆优雅静谧、甘坑新村姹紫嫣红、“甘坑古镇”古朴大方……漫步期间,赏心悦目。

这短短路途中,我萌发过不少好奇,也提出过很多问题。对这片土地越是深入了解,越是充满诸多震撼,不由倾注着更多情谊。

有一次走访辖区学校,我边欣赏着校园路边丛丛紫色、白色簕杜鹃,边感慨吉华孩子身处都市也能享受山岭俊秀的盎然野趣。同行的海英同志笑说,现代人眼中的田园风光过去却是“穷山恶水”。海英是本地客家妹子。她说,常听老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的甘坑村、凉帽村一带山岭阻隔、道路断绝,群众一贫如洗,很多青年受党感召,参加东江纵队走上了革命道路。日寇侵占平湖火车站、布吉墟期间,常常进山扫荡报复,残杀过不少战士家属。她掰起指头给我列举:某处山岭是哪位烈士牺牲之地,某个角落曾发现了战士遗骨……那天,短短路程我走得沉重,总觉得阵阵风声里,仿佛回响着先烈们对这片热土的祝福和叮咛。

有一次开展企业专项服务,沿甘李路走进“同富裕工业区”。本地干部建民大哥介绍,甘坑村、凉帽村过去太穷,新中国成立后仍有很多人填不饱肚皮,要逃港讨生活。改革开放后,为帮助老区脱贫,政府推出优惠政策引进工业富民,甘坑村“同富裕工业区”就此命名。建明大哥回忆,20世纪90年代他就在布吉镇“同富裕办公室”工作,经历了村里水泡黄泥路到笔直柏油路的变化。这厂区的隆隆机器声,一响就是几十年,为特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那天,短短路程我走得畅快,总觉得滚滚车流中,仍激荡着改革先锋们的激情和号角。

有一次检查安全生产,走到甘坑新村门口已是夜色朦胧。站在新村和老村之间的栏杆环望,山上新村楼宇层层,万家灯火;居民三三两两,自在休闲。山谷里甘坑古镇景区游人穿梭,串串灯笼汇成璀璨星河。见我看得出神,常居村里的甘坑籍港人张日平感慨:“过去乡亲们住山下甘坑河边,夏天洪涝都得忍着,这几年搬到山上新村住,旧村开发成景区,现在两边都发展得好。”“坑”是客家话地势低洼的地方。前些年,党委政府推动城市自来水、居民用电、燃气上山,街道就组织群众统一搬迁到更宜居的山上了。接着张日平的话,我说:“老家好,欢迎移居港澳的乡亲多回来共同参与建设发展啊!”张日平哈哈大笑:“如今甘坑出名了,肯定会有更多的乡亲回来搞建设的。”那天,短短路程我走得愉悦,深切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涌现出勃勃生机和无尽活力。

漫步在1.5公里的道路上,我边走边想,党的二十大擂响新战鼓、启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呼唤新战士。在这建功立业的岁月,我们该付出怎样的努力、谋划怎样的事业,才能不负先辈嘱托,不负人民期待呢?现在街道正在积极稳妥推动“一镇两园”(甘坑古镇、北部都市田园、凉帽山公园)建设,加快谋划甘坑片区利益统筹项目;全力以赴提升城区环境面貌,矢志打通秀峰路、吉华路交通大动脉;不断推进建设“党建吉华、科创吉华、文化吉华”……这条路上,任务并不轻、责任也很重,但我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心聚力干到底,我们就一定能让甘坑山顶的甜水流得更加欢畅、更加响亮!

(原标题《甘坑甜水山上来》)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铭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