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多国领导人会见交谈……习近平主席的APEC时间,举世瞩目。
这是11月1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街头拍摄的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
也用自身发展
回馈亚太、造福亚太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专机舱门。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11月1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抵达曼谷后的第一项日程,是应邀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到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我们必须给出答案。”
这篇演讲的标题是《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
鉴往事,知来者。经验弥足珍贵,初心需要坚守。
“我们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们要走开放包容之路”“我们要走和衷共济之路”——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
三条“路”,深刻总结了“亚太奇迹”的经验与启示。
“新形势下,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因应时代挑战,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
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习近平主席重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阐述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演讲,展现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亚太大家庭的担当,给亚太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线下举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各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通货膨胀、粮食、能源安全等问题复杂严峻……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亚太向何处去,备受关注。
这是习近平抵达会场时,受到泰国总理巴育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了这句古语。
他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
“第一,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
“第二,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
“第四,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
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重要建议,为亚太大家庭携手前进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这是习近平抵达会场时,受到泰国总理巴育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了这句泰国谚语。
“我们已经共同播下布特拉加亚愿景的种子,应该精心栽培、共同呵护,培育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讲话最后,习近平主席发出呼吁。
当地时间11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1月19日上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继续举行,围绕可持续贸易和投资问题进行讨论。
习近平主席指出,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也是实现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的重要支柱。
“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坚持普惠包容,实现互利共赢”“要坚持开放区域合作,共促亚太繁荣”——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阐释提出中国主张。
会议发表了《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
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引发各方广泛共鸣。
中国愿同所有国家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同来曼谷与会的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是习近平主席APEC曼谷时间的又一亮点。
11月17日抵达曼谷当天,习近平主席就分别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三位领导人。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又分别会见了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智利总统博里奇等四位领导人。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新西兰总理阿德恩。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泰国曼谷会见智利总统博里奇。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还应约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简短交谈。
当地时间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简短交谈。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既有周边近邻,也有远道而来;既有同气相求,也有聚同化异。
“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一场接一场的双边会见与交谈,展现着中国的广阔胸襟与以行践言。
(原标题《高清大图 | 习近平主席的APEC时间》)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 现代城华庭开展演讲专课 2025年9月7日,现代城华庭内氛围热烈,一场聚焦小记者能力提升的“性格色彩与演讲专课”成功举办。活动以“感悟成长力量,传递温暖声音”为核心,通过专业授课与真实分享,为优秀志愿者以及小记者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涵养共情能力的实践平台。 活动筹备阶段,小记者们便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他们主动承担“志愿小助手”角色,有序完成桌椅摆放、教具整理等工作,用细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活动营造了温暖有序的开场氛围。 课程环节,主讲人小雅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将专业演讲知识与个人故事深度融合,让授课内容既具专业性又富感染力。她分享了从童年时期迎合期待却遇否定,到为不让父母失望奋起逆袭,再到克服内心胆怯成长为专业演讲讲师的历程。谈及过往被质疑、让父母担忧的片段时,小雅老师真情流露,现场情感共鸣浓厚。同时,小雅老师引入性格色彩理论,引导小记者识别自身性格特质,并传授“依据性格调整沟通方式”的实用技巧,助力小记者提升演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小记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随后,助老组志愿者依次上台分享。他们以日常助老服务为切入点,讲述了“冒雨为独居老人送物资”“耐心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朴实故事。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分享,却满含善意与坚守,让小记者们深刻认识到“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点滴行动中的责任与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专业的演讲课程,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成长教育。小雅老师的经历传递了“勇敢突破自我、用坚持改写人生”的信念,志愿者的故事则诠释了“以善意对待他人、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价值。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