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透透 | 台湾人的工匠精神
记者 陈晨 文/图
2016-05-18 00:38

所谓匠心独妙,其实已经是由匠入师,由师入道的境界。这境界离我们太远,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大宗师的天赋。那么平常人的匠心应是什么?便是工匠精神,唯坚持二字而已。

匠心不是谈出来的,而是需要用时间去证明你的坚持。譬如我拿来举例的台北这四家小店。

大稻埕米粉汤

开摊经营超过60年,至今仍是在小巷里的一个雨棚下。食客围灶而坐,老伯就对着食客站在灶前数十年。

大稻埕米粉汤 IMG_9268_副本

大稻埕米粉汤 IMG_9271_副本

大稻埕米粉汤 IMG_9270_副本

我坐在老伯面前,看他连端碗的手都已抖得厉害,却依旧一丝不苟的盛汤、切肉。这碗米粉汤,让我心怀敬畏。

双连鹅家庄

整个台湾,超过50年的老店比比皆是。很多小店,数十年坚守一个小摊档,一代代薪火相传,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线。大稻埕附近类似的老店就有小春园、条仔米苔目、双连圆仔汤、呷二嘴,稍远还有祖师庙排骨、老艋胛咸粥、五条通米苔目,不胜枚举。这家因为在台北住所附近经常会去的双连鹅家庄,亲自掌刀的也是一位年过80的老先生。

双连鹅家庄 IMG_8591_副本

双连鹅家庄 IMG_9441_副本

老先生姓郑,早已精力不济,没有客人上门的时候,就拿着一份报纸在桌前打盹。店内招呼和打理其他吃食的,都是他的两位子侄辈。但只要有客人点了鹅肉,必然是亲自操刀片鹅肉,不肯假手他人。招呼我的大姐说,每天煮鹅的工作,老人亦要亲力亲为。

阿万油饭

这家在艋胛的阿万油饭,图二的老板是继承妈妈的小店,从青年直到如今的秃顶大叔。这店颇受台湾电视台的青睐,经常可以看到老板出现在美食节目或者人物节目中接受采访。

阿万油饭 IMG_7175_副本

阿万油饭 IMG_7173_副本

阿万油饭 IMG_7180_副本

然而只要去店里,每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从查看火候到收拾碗筷,忙碌不停,与每一个街边或市场内的小店并无二致。现在他的儿子也正式入行,算是第三代传承。

老牌张猪脚

老牌张猪脚虽然躲在相对偏僻的大桥头,但依然被众多美食刊物推崇。排队时,站在我前面的一对日本游客,就是拿着日文的攻略书按图索骥而来。与书里一样的,是老板依旧站在店里亲自分切猪脚蹄髈,绝不会货不对板。

老牌张猪脚 IMG_8550_副本

这正是我喜欢台湾饭店的原因,因为无论出名与否,你都能看到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地钉在店里,亲自掌控味道。

台湾人最推崇的是古早味。侬来主厨黄景龙对古早味的解释是:台菜向来没有这么复杂的调味,就是食材要挑得新鲜,然后只要一点葱姜提味,用原味带出鲜味,就是古早味。

在我看来,其实古早味就是传统的味道。譬如我说的这4家小店,真正味道特别出众的,只有老牌猪脚张。这些小店,大都受天资所限,受环境所限,做不出108刀的菊花豆腐,但他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做的家常味道,这味道便是古早味,便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