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扎堆问世 消费者需求仍是突破口
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2017-09-19 18:53

由阿里巴巴、腾讯、平安保险共同设立的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保险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在9月28日在香港上市交易,被称为保险科技“第一股”。业内指出,目前保险行业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保险科技的落地及应用也越来越多,但关键在于如何围绕消费者的投保需求来“有的放矢”。

自动化服务成趋势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众安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将科技玩得最成功的保险公司。凭借透过场景设定设计并提供以生态系统为导向的保险产品及解决方案,众安截止去年底已累计销售逾72亿份保单,服务约4.92亿名保单持有人及受保险人,成长为最大的纯线上保险科技公司。

“这两个数据让它在中国保险行业排名第一,其他保险公司通过传统方式要达到这个量级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众安新股发售联席牵头经办人之一富途证券指出,众安更像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让其在推出新产品和进入新场景时,都很容易迅速突破用户和数据中的瓶颈。

“通过先进科技连接更多生态和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同时对传统保险重新定义。”众安保险CEO陈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产品阶段可基于大数据的精算法则进行承保,并实时对消费者进行评价;市场营销阶段可把生态产品无缝连接到生态和场景当中,而非简单把产品像传统产品一样放在货架上;客服阶段可更多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服务。“例如,众安的退货运费险目前已99%采用自动化服务方式,航班延误险几乎是100%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理赔和核保。”

行业积极靠拢保险科技

有预测认为,保险科技市场潜力巨大,到2021年将达到2.4万亿。因此,除众安保险之外的不少保险公司及互联网公司正积极向保险科技靠拢,试图在市场分羹。

记者了解到,中国太保近期携“阿尔法保险”智能保险产品亮相,主要通过基本信息、家庭结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社保福利和生活习惯6组问题,利用大数据算法构建个性化的家庭保险保障组合规划,实现智能投顾;另一保险巨头中国平安近日也发布了“智能保险云”,分别利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为投保人建立生物档案,完成对人、相关行为及属性的快速核实,并为车险消费者提供较便捷的理赔方式,享受在线损失精准定价及理赔。

互联网公司也瞄准这一风口。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今年相继推出“车险分”和“定损宝”,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车主进行精准画像及风险分析并进行评分,直接影响车险定价,并针对车险理赔推出图片识别等功能协助理赔。

业内认为,尽管保险公司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并拥有较为完善的行业数据,但互联网公司介入保险科技领域的优势则在于技术的积累。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保险公司自主开发相关产品时投入及成本相对更大,而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则占据一定优势。

保险科技要更懂用户

科技发展正推动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但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或许还是消费者本身。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中,多位来自保险行业的嘉宾就“保险科技的突破口”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均放在了“用户”这一关键词身上。

深圳慧择保险网CEO马存军在会上指出,尽管目前行业一大问题在于消费者总认为保险产品离自己较远,但保险科技的出现,将使产品适用于更多场景,保险也将“如同水电煤气一样”,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生活基础。

大特保CEO周磊则认为,目前保险市场面临非常大的用户需求,但一些保险公司和平台虽然拥有宝贵的用户资源,却未能成功对接用户的需求,缺少激活、留存、转化的机制和体系。“如何连接用户的需求和投保能力,保险科技的作用必不可少。”

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表示,保险科技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迎合用户需求,“在中国,仍然有很多人对保险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对其性价比和各方面也不是太认同,保险科技的出现正是用科技手段教育保险市场,通过科技来做普惠和教育用户的事情。逐步让消费者接受保险。”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