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着力打造“慢行交通友好城市”。截至2022年10月底,深圳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3180.7公里(双向)。市民慢行出行占比由2016年的58%进一步提升至62%,以慢行为主体的绿色出行分担比例达到78%,在我国超大城市中居于最前列。
科学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具有很强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慢行交通系统发展越“快”,就越能为绿色出行和美好生活提供支撑。深圳提出,“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建成不少于300公里的非机动车道。这是利民惠民实事。当非机动车道在城市不断延展,我们的生活会更便捷、更舒适。
城市交通不仅需要“大动脉”,也需要分散灵活的“毛细血管”。交通系统实现“快”“慢”的有机结合,人们的出行才真正顺畅。深圳要结合重点片区交通综合整治,成网成片推进自行车道建设,逐步实现已建轨道站点及公共交通枢纽周边市政路自行车道全覆盖;要围绕新建轨道站点规划完善慢行交通接驳设施,多层面提升市民“最后一公里”慢行接驳体验。
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深圳聚焦过街设施缺失、慢行道不连贯、盲道被侵占、标志标线不清晰等问题,大力推动慢行交通发展与建设。要进一步合理改造路口秩序,规范路口交通组织,解决好自行车停放难等问题;要对骑行需求量大的路段进行优化,保障慢行路权,切实增强慢行系统的环境友好性及对人们的吸引力。
“友好”,意味着社会既能提供普惠性的、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也能提供和满足部分小众、个性化的需求。城市交通兼顾效率与舒适度,满足不同需求,是交通的科学化,也是城市生活的人本化。出行可快可慢、宜行宜骑的深圳,定会散发出诗意栖居的温馨气息。
(原标题《交通“慢行” 幸福“快进”》)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图片动态】
桂花
00:31
定岗湖湿地公园:沙井街道的城市绿境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拍摄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定岗湖湿地公园。公园内景观优美,湖水与绿地相映成趣,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也成为了沙井街道生态环境中的一抹亮色。#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0:23
蝴蝶蝴蝶,吃啥呢?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