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大鹏新区创建绿色示范工地党建联创活动在坝光水厂一期项目现场举行,活动由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主办,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活动现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大鹏新区分管领导、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领导为坝光水厂一期工程、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施工总承包二工区项目颁授“绿色示范工地”奖牌。通过此次创建活动进行“坝光水厂一期项目创建绿色示范工地党建联创、新区建筑施工工地党建协议”签约,以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为纽带,凝聚起新区生态环境、住建、水务和建筑工地多方力量,共同创建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管理科学的“绿色示范工地”。同时,来自三个办事处的建筑工地环境监督员代表获颁“环境监督员”证书,加入新区环境监管联防联治队伍,助力建筑工地做好污染防控,为新区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党建联创聚合力,抓实绿色示范六大举措
大鹏新区作为深圳的生态特区,既有滨海生态的“先天优势”,也注重“后天努力”,在制度保障、科技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深入推进大鹏新区环境保护工作。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大鹏新区环境质量在全市持续保持领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8,空气质量优良率95.4%;PM10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13.4微克/立方米,均排名全市第一,且优于世卫组织第三阶段标准。“大鹏蓝”不仅屡屡冲上热搜,也成为大鹏环境质量的代名词。
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与新区相关建筑工地签署党建联创协议,为守护“大鹏蓝”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讲好生态党课、启动攻坚动员、开展七大行动、强化社会宣传、倡导绿色施工和聚焦民生热点“六大举措”,凝聚新区建筑工地污染防治合力,着力提升建筑工地污染防治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相继制定“大鹏蓝”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等多个工作方案,不断加强新区建筑工地污染防治监管;先后召开绿色示范工地创建培训会、建筑工地噪声和扬尘污染防治培训会,协同新区住建、水务、交通等单位厘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四方主体职责,提升企业环保主体意识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邀请扬尘污染防治领域专家对申请创建工作开展指导,深入建筑工地现场评审复核,高标准、严要求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示范工地,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
为推进新区绿色示范工地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对创建主体引入激励措施,实施示范工地“正面清单”管理,以远程监管方式提升企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自主管理、自查自纠、稳步提升,以点带面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科技赋能全治理,打造多维立体监管闭环
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创新科技监管方式,将生态“绿眼”智能管控系统引入坝光水厂一期工程,助力打造新区首个“绿色示范工地”。该系统采用“AI智能系统+远程喊停+现场执法+无人机”多维监管手段,全链条全环节融入工地扬尘噪声防控,以科技赋能健全工地治理体系。
AI赋能,展现监管精度。在全市率先引入AI智能系统,创新建筑工地智能监管新模式,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视频分析技术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人工智能(AI)识别+定制告警识别”功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喷淋异常关闭、裸土未覆盖等行为,并通过电脑、手机端发送告警信息。执法人员接收告警信息后立即使用远程喊停设备查看工地现状、进行实时监管、督促整改落实,推动传统人力巡查模式转换为全自动、全天候监察模式,实现环境监管违规行为精准预警,助力环保数字化转型。
远程喊停,拓展监管深度。纵深推进远程喊停建筑施工噪声监管新模式,在新区重点监管工地安装远程喊停移动服务设备,将24小时实时监控平台与24小时值班制度结合,对超时施工、噪声超标等扰民工地实施精准执法,实现实时预警、快速响应、从严查处,对违法行为有效震慑,增强企业环保守法意识。今年以来,共使用远程喊停设备发现并制止超时施工96次。
人机结合,延伸监管广度。不定期使用无人机对新区所有在管工地进行全覆盖航拍,实现现场执法和科技监管方式的结合,提升非现场执法成效,实现环境监管的立体化、可视化和信息化。今年以来,共飞行巡查新区建筑工地181家次,发现环境问题52起,通过加大科技执法力度,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有效延伸环境监管的广度。
全面巡查,增强监管密度。全覆盖开展建筑工地巡查,重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落实建筑工地7个100%扬尘防治措施,如围挡封闭施工、湿法作业、裸土覆盖等。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350人次,检查项目1226项次,发出责令整改或停工整改通知书共70份,凝聚建筑工地污染防治合力。
三级联动创新局,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络
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的目标,以健全规范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现和整改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创新构建“街道巡查、新区监管、市级督查”三级联动环境监管机制,从新区三个办事处选拔环境监督员充实新区环保力量,建立健全新区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织密织牢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层网络。
此次活动通过培训、考核,从新区三个办事处选拔了15名环境监督员,充实了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中的基层节点。环境监督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紧盯建筑施工噪声、扬尘污染等隐患,及时反馈给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核实、督促整改,及时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对于拒不整改或环境违法行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部门将通报给建筑工地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或实施处罚。同时,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将不定期开展环境督查行动,扎实开展现场监督管理和规范化指导,提升建筑工地污染防治意识和管理水平。
“街道巡查、新区监管、市级督查”的三级联动环境监管机制,不仅加强了市、区、街道的三级联动,形成了社会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也有利于共同做好新区建筑施工工地环境保护工作。
此次党建联创共建“绿色示范工地”活动表彰了大鹏新区首批绿色示范工地,对于强化建筑工地环境监管、提升非现场执法效能、构建三级联动格局具有积极示范作用。大鹏新区作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深圳东部发展新高地,将持续贯彻“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把污染防治的主阵地前移,把生态文明的空间前移,把党建责任建立在生态攻坚的一线前沿,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同时,把握绿色示范工地创建工作的契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域推动,纵深推进新区环境污染防治,确保落实扬尘防治“7个100%”和噪声防控“八个必须”工作要求,着力打造零排放、零扬尘、零扰民的“三零”环保示范工地,促进新区工地管理水平提高、环境监管效能增强、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助力新区环境质量提升再上新台阶,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刘逸诗 谢嘉欣)
(原标题《大鹏新区党建联创共建“绿色示范工地” 生态“绿眼”监管模式助推工地立体化防控》)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05:20
27.【45载圳青春】-【个人】-【短视频】-【一个人的雷达站】#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