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的非遗技艺葫芦烙画 新华社发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赓续灿烂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运河沿岸人民世代相守、南北交融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今天,我们将那些人民群众口传心授、共创共享的活态文化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丰富生动、生生不息的大运河非遗
在国务院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大运河流域8省市总计有1100余项,约占总数的32%。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大运河核心区内的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共同组成了丰富生动的大运河非遗长卷,展示着大运河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两千余年来,大运河以其强大的漕运功能,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以北京为例,人们常说“运河上飘来北京城”。大运河对于北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古往今来,随大运河入京的不仅有各地的物产精华,还有无数骚客文人、能工巧匠,以及他们带来的文化。“燕京八绝”、北京建筑彩绘、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宫廷技艺匠心独具,“兔儿爷”、“面人郎”、天桥摔跤等市井娱乐项目雅俗共赏,共同构成了北京这座古都的人文积淀与人间烟火。
南北运河与海河在天津三岔口相汇,南来北往的人与物在这里周转、停留,构成了天津繁盛活跃的城市风貌。从场面宏大的天津皇会,到深受百姓喜爱的天津“泥人张”、“狗不理”包子,再到茶楼里的相声、天津时调,共同点缀着津沽运河两岸。
河北作为大宗商品的必经之地,亦为水路走镖的交通要道。侠义豪杰在这里演绎“镖不喊沧”的故事,让沧州武术名扬南北;运河沿岸瓷窑星罗棋布,磁州窑通过漳、滏两河运往各地;吴桥杂技艺人勇闯码头,沿大运河北上南下。
大运河自苏鲁交界处的陶沟河口进入山东,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一路迤逦向北。临清贡砖、鲁锦从这里运往京师,祭孔大典、箫韶乐舞、仲尼古琴制作技艺则远播着圣哲先贤的声名。
隋唐大运河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形成了通济渠和永济渠。河图洛书、洛阳宫灯、钧瓷烧制技艺、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穿城而过的融融运河把璀璨的中原文化传遍中华大地。
作为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安徽段承上启下,连接东西,是谓“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安徽在水路交错间将南北文化融于己身,形成了泗州戏、淮北花鼓戏、徽剧等传统戏剧,亦孕育出宣纸、徽笔、歙砚、徽墨等传统技艺。
大运河从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穿流而行。在大运河江苏段,有洪泽湖渔鼓、杖头木偶戏、小热昏、秦淮灯会的繁华热闹,有宋锦织造技艺、苏绣、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巧夺天工,亦有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淮盐制作技艺的人间烟火。
浙江,不仅是大运河漕运的一处启程点,更是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水乡社戏、越剧、余杭滚灯展现着人们朴素细腻的艺术表达,船模艺术、象山渔民号子、徐福东渡传说呈现着运河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两千余年里,大运河在服务农耕需求、平衡南北资源、促进区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哺育出秀丽的沿河景观、繁荣的周边城镇与璀璨的运河文化。如今,大运河的部分传统功能已逐步退化,但见证了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文化演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滑拳 光明图片
天人相合、兼容并蓄的大运河文化基因
大运河非遗中蕴含着诸多运河沿岸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天人相合的互动实践、兼容并蓄的文化交流。
人们在大运河持续不断的开凿、疏浚、修筑、维护过程中,在依河而居、顺水行船、沿河贸易、引水灌溉的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特殊的传统技艺和实践技能。例如,在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水乡人民为出行和劳作方便,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人们以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以铁钉、麻丝、桐油等为辅料,制作流程包括选料、备料、拼板、油船等十多道工序,造出的木船轻盈灵巧、坚固耐用。这些传统知识、技艺和实践技能根植于人的需求,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智慧。
又如,在浙江嘉兴,每年清明、中秋、除夕举行的网船会是运河水系渔民、船工的水上庙会。渔民们驾船赴会,并自发表演龙舞、狮舞、荡湖船等民间艺术,不仅祭祀神灵,还认祖归宗、联络感情。这些由运河生活派生出的节庆活动、表演艺术,蕴含着运河沿岸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虔诚敬畏。
作为我国的标志性大河,大运河涵盖京津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南北各地以不同的资源禀赋、人文传统哺育出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态,既有刚猛如沧州武术的华北豪迈,又有婉转如苏州弹词的江南水韵。与此同时,各地的文化艺术又因流动的大运河而始终处于相互借鉴、去芜存菁的吞吐状态,传承与创新兼容并蓄。运河沿线不同城市,即便相隔千里,其文化内核仍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如南方的桃花坞年画与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就被并称为“南桃北柳”。南北交融的非遗,彰显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文化态度。这些蕴含在大运河非遗中的文化基因,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新华社发
连接传统与当下,用非遗唤起千年大运河新生机
悠悠运河,生生不息。大运河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离不开新的表达方式,也离不开对运河非遗当代价值的挖掘。
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特别强调大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应在大运河沿线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同时,应促进大运河沿线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以大运河非遗的材料之美、工艺之美、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展现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智慧,唤醒大运河沿岸的中华传统审美典范,使大运河文化在创意场景中焕发新生。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或正在进行积极探索。比如,邯郸市以“运河古都名镇之旅”为主线,开发非遗美食游等特色运河主题旅游线路;衡水市以大运河沿线遗存为基础,修建了华家口京杭运河文化村等一批运河村庄;沧州市正在建设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及展示馆,建成后,将成为大运河沿线非遗的集中展示地。
此外,在山东、江苏、浙江等运河沿线省份,运河非遗小镇、运河非遗集市、运河非遗文创、运河非遗旅游线路等也越来越多。各种运河文化新载体、新媒介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中不断涌现。
贯通南北、哺育生民的大运河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大运河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脉、记忆、乡愁,更是今天的人们创新创造的基因库、素材库。我们期待大运河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运河非遗必将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作者:杨红,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河北·沧州〕策展人,所揽月,系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非遗,激活千年运河活力的文化密码》)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范京蓉
读特热榜
1方向盘上的青春赛道,“00后”大学生“飙”进新职业,月入高23%丨微观察
2“日本叮叮”真是日本货?不看名称看成分,专家支招科学选购驱蚊产品→
3铁路回应开往广东多趟列车半路停运或折返:回始发站全额退票,中途下车退未乘区间
4读特连线 | 新疆伊犁夏塔景区一吊桥侧倾致5人遇难,目击者:“在桥上就很晃,刚过桥就断了”
5中国海大海水吊坠被标价5000元出售,校方回应
6广州白云区山体滑坡第13名被困人员被发现,仍有1人在搜救中|持续关注
7一部电梯三台“碰一下”,跳转广告又有“新物种”?读特新闻记者实测→|有料
8“回归深圳!”善营自动化成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首家投产企业
9“立秋第一杯奶茶”你喝到了吗?深圳有门店需等待600多杯
10读特热评 | 整治标尺亮出来,才能让基层免受形式主义之困
IN视频
鹏友圈
咖啡脑袋速集合!2025 CAFEEX 深圳咖啡展来啦~8月22-24日相约深圳会展中心——冠军咖啡师现场开秀!手冲、拉花教学直接封神,小白也能秒变咖啡达人;全球咖啡豆大集结,埃塞俄比亚的花香、哥伦比亚的坚果香… 一口喝遍世界地图;“夏日续命清单”里的冰咖、冷萃、特调统统安排,各种口味一网打尽! 即日起—8月20日,带话题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位幸运鹏友,获得2025CAFEEX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本期话题】#深圳有“咖”味 【活动礼品】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8月20日 【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展会时间】8月22日-8月24日 【参与方式】带话题#深圳有“咖”味#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条优质动态用户,各送出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温馨提示】中奖用户将收到读特短信,请您留意并于8月21日前及时兑换门票,逾期失效,不予补发。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