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平安集团各级党委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谋划企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平安改革发展迈进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事业心责任感,努力把维护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平安集团各级党委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归依,为下一步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
不忘初心,深刻认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坚持“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本色。民惟邦本,利民为本。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从现代中国金融发展进程来看,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始终贯穿其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我们的愿景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34年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顺应人民对金融的需要、持续谋求人民幸福的美好之路。从创业初期打破传统财产险市场垄断局面,到启蒙生命安全保障意识引入人身寿险;从逐步开拓“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综合金融模式,助力人民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的简单、便捷、高效的综合化服务;再到积极应对老龄化时代挑战和机遇,探索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平安答卷。中国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用每一次变革共振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人民服务”是金融工作的价值坐标。民所忧,我必念;民所盼,我必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表现为金融工作要一切依靠人民,真正服务人民。我们理解平安服务的人民群众,包括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各界方方面面。所以,我们提出平安的四大使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至上、诚信保障;为员工创造价值,生涯规划、安居乐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稳定回报、资产增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回馈社会、建设国家。这四大使命,不偏废某一方面,而是全面履行、综合平衡,实现企业的长期、均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客户、股东、员工及社会创造更大而长远的价值。
基于对中国广大市场及亿万消费者的深刻情感和长期洞察,中国平安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持续聚焦金融服务重点,确立“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我们提出平安的品牌口号是“专业,让生活更简单”,体现的正是中国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和不懈追求。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客户对高品质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为归依,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出发,打造行业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希望为超2亿金融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高性价比产品与服务,充分回应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对更普惠、多元和有温度的金融生活消费体验的美好向往。
牢记使命,奋力书写“人民金融”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中国平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矢志金融报国,力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覆盖广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守金融主业初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中国平安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业务能力,全方位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源源不断将金融活水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人民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主动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聚焦“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做好新市民服务,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必要举措。为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消费和保险保障需求,中国平安创新推出一揽子新市民专属产品和绿色通道。平安产险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特别设计务工意外险,防范灵活务工人员的意外风险;平安寿险创新“医疗费用支付+就医服务”一体化医疗解决方案,帮助解除群众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平安养老险为超过5000万参保人提供惠民保业务;平安银行推出“宅抵贷”全国通业务,为异地打拼的新市民提供抵押贷款,多措并举助力亿万“新市民”群体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畅通源头资金“活水”,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小微企业作为产业“毛细血管”,在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平安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发展。平安普惠推出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改造后的小微信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44%。平安银行依托卫星技术搭建“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截至2022年9月末,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37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超5500亿元,服务覆盖更多中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平安旗下各金融业务推出助企纾困专项产品,减费让利、应免尽免、加大力度,护航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保障机制及数字化应用,拓展医养服务深度、广度。助力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医养创新、养老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中国平安全力响应党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多层次参与构建适老化社会,凭借多年积累的综合金融优势和医疗创新技术,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保险+”服务,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建立“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为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应对老龄化时代的挑战作出应有贡献。截至2022年9月末,超过1.46亿的平安个人客户使用了医疗健康服务,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
接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三农”金融样本。中国平安用足用好金融力量,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投放扶贫与乡村振兴资金近500亿元。在“三村工程”扶贫项目的基础上,中国平安探索升级“三下乡”模式,以党建共建点为引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以“保险下乡、金融下乡、医疗健康下乡”为抓手,聚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两条主线,通过保险深度参与的“振兴保”产业振兴模式,落地全国18个省份助力28万农户稳步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转型,依托2000多名专业的自营医生及地方医院合作网络,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为“三农”发展增后劲。
切实践行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发展体系,金融工作大有可为。中国平安全面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明确到2025年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达到2500亿元,并承诺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通过在绿色保险、绿色投融资、绿色信贷等领域探索创新,中国平安全力支持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下,中国平安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并结合公司业务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ESG评级位居国际、国内双一流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根本方向。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金融工作只有承载人民的盼望、回应人民的嘱托才能血脉畅通,企业只有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方能生生不息。中国平安时刻铭记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立业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奋斗追求。面向新时代新征程,迎接新使命新机遇,平安集团将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金融服务民生功能、增强金融服务保值增值的专业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大众化、便捷化,让金融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继续奋力书写“人民金融”的新篇章。(马明哲 平安集团董事长 文章转载自《金融时报》)
(原标题《坚守“金融为民”本色 书写“人民金融”新篇》)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蓝
绳采飞扬向未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成功举行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在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隆重举行。本届赛事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广东省学校跳绳协会及东荟花园小学协办。作为粤港澳三地深化体教融合、共迎2025年全运会的重要赛事,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40余支精英队伍、逾600名运动员参与。他们以绳为媒、以赛聚力,共同呈现了一场高水准、深融合、广交流的青少年体育盛会。 开幕式精彩纷呈 彰显体教协同育人成果 开幕式上,东荟花园小学以“体育+”融合展演拉开序幕,生动呈现“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云萃啦啦操队以高难度技巧与饱满感染力点燃全场,彰显湾区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云豆豆中国舞团则演绎《奇狮妙想》,巧妙融合传统舞狮与现代舞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董业权先生宣布比赛开幕,并提出希望以跳绳为纽带,推动大湾区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成长、在文化交流中进步,以蓬勃朝气迎接全运盛会。 以绳为媒 搭建三地青少年交流平台 比赛期间,湾区少年们同台竞技、切磋技艺,在个人项目中挑战自我,在团体项目中协作共进。一根跳绳,串联起粤港澳青少年的梦想与友谊,展现出新时代湾区学子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风尚。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大湾区体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三地青少年搭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未来,粤港澳三地将继续深化体育合作,拓展交流机制,共同谱写体教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携手迎接全运、共创未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