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打造基层党建街区治理样本
读特记者 冯庆 马晓峰 通讯员 高延勇 李小斌
2017-09-19 08:17

同乡村党支部参与罗湖区百姓讲坛——“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

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把握城市的党建规律和发展趋势。罗湖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新生经济社会的组织形态和大规模流动性人口带来的城市治理挑战,以街区党组织为核心来构建街区治理体系,便成为罗湖党建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罗湖以街道、社区为治理单元,以提升街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为基层党建的时代主题,整体谋划系统推进“质量党建”工程,不断增强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和管党治党能力,强化街道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方面的主责主业,初步形成街区党群组织“融合发展、条块协同、运作规范、居民满意”的街区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基层党建和街区治理的“罗湖样本”。

实施“质量党建”工程

把党旗“插”在社区一线

下午4点半,清水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迎来了全天最繁忙的时段。“四点半课堂”正在进行中,放学后的孩子们正动手画图填色,而隔壁的社会组织空间里,工作人员也在讨论着周末将要组织的文体活动,社工黄秀玲说,这些场地连同服务中心敞亮的书画室、阅览室,全都免费供居民使用。

不仅是清水河,如今在罗湖的各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处乐园。

2015年,罗湖出台“区委1号文”,在全区实施“质量党建”工程,解决新时期社区党建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绩效评价等问题。这几年,辖区街道都尝到了甜头,社区党委、党员的力量被发动起来,基层治理和服务也被带动起来,居民也给予了普遍认可。罗湖区委书记项目还连续两年被广东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示范性强、成效明显的书记项目,受到省委、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

“接下来,罗湖将全面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筑牢党在社区的执政根基,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工作,顺应民意,规范高效做好民生微实事。”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罗湖期望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构建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和服务体系”的党建新路子。

今年,罗湖“区委1号文”锁定“全面从严治党”,对接中央相关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围绕区委、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和基层支部四级核心制定了责任清单和问责清单,做到责任明晰、各司其职、失职问责。在此基础上,以物业小区或社区“网格”为单位重构党支部设置,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建促治理工作体系。对街道、社区、“两新”、股份公司、同乡村、机关事业单位6类党组织,罗湖出台了标准化业务清单,明确各级各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治理的具体职责,并深化了“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处”的物业小区“四位一体”党建模式,把党旗“插”在小区一线。

以2007年成立的“同乡村”湖北洪湖流动党支部为例,十年来,该支部已成为党群认可、社会满意的“流动战斗堡垒”。党员人数从最初15人发展至28人,2人当选社区党委委员和居委会专职委员,支部书记胡桂梁连任两届市人大代表,23名洪湖老乡被评为深圳出租车行业“十佳”、“百优”驾驶员。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还充分依托街道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打赢被誉为“棚改第一难”的“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棚改工作能够快速推进,并得到99%以上的群众支持,重要方法就是成立棚改指挥部临时党委,创造性运用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驻点干部包网格、科级干部包楼栋、公职人员结对子”工作机制,利用驻点制度和社区网格紧密联系群众和社区驻点团队的信息优势、感情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东门街道东门社区党委换届现场监票人检查票箱。

聚焦主责主业

实施街道“大部制”改革

街道党工委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随着街道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为解决街道“机构多、职责交叉、管党治党责任和统筹协调能力弱”的体制性障碍,2016年罗湖在全市首推街道“大部制”改革,让街道找准“角色定位”。

罗湖区以“厘清职能、整合机构、赋权归位、优化配置”为主线,系统推进街道“大部制”改革,把街道原有的31个内(下)设机构整合为“五部两办两中心”,全区共减少机构牌子220个、事业单位50个,有效强化了街道党工委管党治党责任、区域统筹协调水平和领导核心作用。

目前,罗湖辖区街道架构已优化为“综合部、党群工作部、民生事务部、平安建设部、发展更新部、城区治理办、公共安全办、网格中心及公共事务中心”,改变“同一事项多头请示、多部门协调耗时费力”的局面,令行禁止更畅通,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明显减少。此次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名称”“撤机构”“减编制”,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治理、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次“大部制”改革确保了街道的相关权力和责任主体地位更明晰。通过改革,罗湖取消了社区工作事项171项、考核评比9项、台账和责任状57种、证明事项65项,厘清社区党委与居委会、社会组织等7股力量的职责关系,强化党委核心作用。同时,罗湖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出台十条议事规则,赋权居民议事会,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今年,由居民主持、决议的社区民生项目达588个,投入财政资金5442万元。罗湖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超过10个,远超深圳市平均数。

可以说,罗湖已经逐步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各类组织参与治理、协商议事的程序、规则和制度,保障了社会参与的有序性和实效性,探索形成了政府依法“善治”、居民有序“自治”、多元组织协同“共治”、社区整体“法治”的罗湖“社区四治模式”。

把党组织建在楼上

探索“竖起来的园区党建”新路子

“终于找到‘家’了。”在2012年京基100联合党委成立仪式上,从事物业服务工作的沈宏铁如是说。而早在2006年,罗湖地王大厦就成立了联合党委,开创了楼宇党建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务楼宇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业态,“两新”组织、流动党员逐年增多。近年来,罗湖通过创建“党组织建在楼上”党建模式,深入打造党的建设、党员成长、企业发展、楼宇和谐的“楼宇发展共同体”。目前,全区30栋20层以上商务楼宇全部建立了党组织,覆盖企业3290家、党员2524名,占全区两新组织党员总数的38.2%,成为党建领域“竖起来的园区”。

根据商务楼宇内物业管理公司稳定性较强的特点,罗湖依托物管公司建立联合党组织,将物管公司打造为联合党组织的组织依托和工作支撑,实现党的组织、活动、作用全覆盖。与此同时,罗湖在商务楼宇内建设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楼宇内党员群众的主阵地,并将楼宇内入驻单位会议室、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漂流书屋等作为党员教育和开展活动的辅助阵地,与企业共建共享。

为破解楼宇党建工作“活动少”的难题,罗湖还按照楼宇内党员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等,组建特色党小组,主动融合企业文化,做楼宇企业发展“助推器”。商务楼宇党代表流动工作室也定期召开由党代表、区相关单位、入驻企业参加的座谈会,为企业解决产业政策、人才引进、劳资纠纷等问题。

据介绍,罗湖的“两新”党组织工作清单明确了5大类33项党建任务和工作标准,推进楼宇党组织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罗湖在楼宇里也探索开展组织生活试点,规范楼宇内党员的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实施“种子计划”,以此加强商务楼宇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提升他们抓党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能力。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马晓峰 通讯员 高延勇 李小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