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福田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关注有目共睹。去年,福田区教育事业投入达33.7亿元,占民生总投入近20%。今年,福田仅上半年教育事业投入就超20亿元,同比增长约36%。
2017年福田区小一新生学位新增缺口已达4586个。福田区小学入学需求增量已经持续了6年。从今年开始,初中也和小学一样呈现出需求升高的情况。为此,福田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市民的家门口就能有好学校。
关于教育民生,今年福田具体做了哪些?
跨区联动办学 福田教育新突破
为了解决学位问题,过去5年福田全区公办小学共扩增了330个班,解决了约15150名新增学生的入学问题。未来5年,全区计划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4万个以上,总数超过12万个。
福田是深圳的中心城区,适龄学童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相对紧缺,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呢?
8月28日,福田区政府和大鹏新区管委会举行教育合作签约仪式,“跨区联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谋发展”成为了福田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解决“学位困境”的一次大胆尝试。
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未来将在大鹏华侨中学的地址上建设红岭大鹏校区,初步预计设立36个初中班和36个高中班。在建设方面,福田提供资金,大鹏提供土地,双方初步的合作期限约定为30年。
学校改名背后 加强科技教育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很多细心的福田家长和学生发现,有的家门口多了新学校,有的“老学校”换了新名字。福田今年将新开办1所小学、2所幼儿园,并有4所学校更名或变更,力求以此扩大学位供给,提升办学水平。
改名,对于学校来说,不只是换个名字而已,而是在发展方向和资源方面都将有新的调整。
景秀中学更名为福田区科技中学后,政府将加大投入,在该校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科普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等;逐步招聘高端的工科人才担任科技教师,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指导;加强与深圳市创新企业合作,合作建立科技教育基地等。
对于“变身”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二附属小学的竹园小学而言,这里的小学生将在课堂上看到教研员们为自己上课。不仅如此,教研员们还将直接参与学校教研,为学校学科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
去年5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研究水平,提高教育研究机构的管理级别和影响力,深圳市第一个“示范性县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原竹林小学正式更名为福田区教科院附属小学。今后,福田区教科院与教科院附小、教科院二附小将展开深度融合,构建福田区科研与教育实践融合发展的“院校共建”新格局。
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 让流动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在福田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居住在城中村,非户籍学生较多的18所城中村学校目前共有2.7万多名学生,每所学校都接纳了少则75%、多则95%以上的非户籍学生。
今年2月22日,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成立大会”举行,“城中村品牌学校联盟”正式成立,开创了全国城中村学校组团式共建的先河。
“牵手”中国教科院 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今年2月27日,福田区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宣布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双方将在学校治理结构改革、新品牌学校建设、未来学校建设、教育国际化品质提升、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高质量课堂创设、教育改革经验和成果总结提升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密切合作,共同深化福田区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内涵发展能力,打造福田教育新样态、新经验、新成就。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