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减”字小红花,一起减量齐分享!深圳市2022年“11·8”垃圾减量日来啦,今年,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换享新时尚”主题全方位开展垃圾减量日宣传,在线上线下举办“换享市集”和“芬享嘉年华”系列活动,扩大垃圾减量日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市民对垃圾减量日的知晓率,传播垃圾减量理念,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推动全社会形成垃圾减量分类的新时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垃圾减量日活动地图
市、区城管部门将视疫情形势,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之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需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疫相关事项。据统计,围绕今年的垃圾减量日主题,全市十区(新区)将举办超100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活动还得到了星巴克、麦当劳等商家的支持,他们也一同参与宣传推广垃圾减量日。
做好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开始,走吧,让我们一起去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
“换享市集”走进四大类场所 “以物换物”等倡导物尽其用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介绍,今年的“换享市集”活动将扩大规模和举办场景,走进全市社区、公园、校园、商街(景区)等四大类场所,发动市民参与“换享”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深圳垃圾减量日特色品牌。换享市集分为线上“集花行动”和线下“换享市集”两种形式。具体来说,参与线上集花行动,市民可在现场扫描活动二维码,进入“集花行动”页面后进行减量知识学习,点亮专属于自己的小红花。还可通过点赞各区换享市集活动、分享好友参与等形式获得小红花,使用小红花进行抽奖,赢取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等电子代金券。线下“换享市集”则以“以物易物”“公益义卖”为主要方式,市民既可通过“以物易物”来“换享”,也可以通过义卖物品贡献爱心。通过“爱心义卖”筹集的善款,将定向捐赠至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手拉手·同成长专项基金。这样一来,市民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其中,社区场景以社区公园、小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区域为据点,现场设置“旧物回收”“旧物改造”“书籍漂流”等摊位,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传播垃圾减量理念,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环境,各区至少开展一场社区“换享市集”活动。
公园场景中,依托全市各类公园(体育公园,休闲公园,儿童公园等)举办闲置物品“换享市集”,设置特色文创、创意手工实践小作品,零食、绿植、花艺等以物易物的“换享”摊位,倡导市民物尽其用,各区至少开展一场公园“换享市集”活动。
校园场景中,搭建校园内闲置物品、闲置书籍交换平台,通过以物易物促进师生之间物品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构建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各区至少开展一场校园“换享市集”活动。
商街(景区)场景中,联合商超、电器卖场、知名回收品牌合作商等,依托品牌影响力与转化率,设置旧家电、旧手机等“以旧换新”摊位,共同打造“减”字品牌,推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减量新时尚,各区至少开展一场商街(景区)“换享市集”活动。
小学生们走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参与“蒲公英白魔法花园”设计。
“爱心童市”“淘宝”闲置物品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分类种子”
深圳市2022年“11·8”垃圾减量日主会场活动将在荔枝公园北门簕杜鹃墙前广场举行。市集活动由“换享市集”和“爱心童市”两部分组成,分别以“以物易物”和“公益义卖”为主要方式。
“换享市集”和“爱心童市”得到了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活动通过招募亲子家庭、公益组织等认领相应摊位,摊主携带家中的闲置物品供市民现场“淘宝”,通过“以物易物”,充分发挥闲置物品的循环利用价值,在物品流转中传递垃圾减量的理念。摊主进行义卖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文具、生活用品、书法绘画作品、手工艺品等。此外,现场设置废弃牛奶盒创意制作,帆布袋手绘DIY、手工改造等,展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产品、技术,以及生活中垃圾分类小妙招和小点子。
通过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进一步促进帮扶弱势少年儿童群体及少先队工作均衡发展,同时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各种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充分发挥“手拉手·同成长专项基金”在扶贫助困和推动少先队工作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作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关键职能。深圳持续探索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出了品牌活动。
垃圾减量日活动海报
“芬享嘉年华”科普分类知识
颁奖活动秀出“模范生”风采
11月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还将举办“芬芬生活你我共享”之“芬享嘉年华”。活动现场设置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公益义卖等特色展位,供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处理流程,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活动等。市民通过打卡不同展位领取纪念章,即可兑换嘉年华特色纪念礼品。
此外,组织对全市优秀蒲公英教师代表、优秀蒲公英志愿讲师代表、优秀绿色单位代表、优秀蒲公英校园代表、优秀社会督导员等进行颁奖,并对2022年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总结。深圳高度重视垃圾分类正向激励,制定出台垃圾分类激励办法,持续发掘市民身边的垃圾分类先进典型、优秀做法。两年来,深圳共评选出垃圾分类“绿色单位”651个、“绿色小区”870个、“好家庭”3847个、“积极个人”1548个。这些垃圾分类的“模范生”都是谁?他们有什么做好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此次“芬享嘉年华”活动进行颁奖,将秀出优秀蒲公英教师、蒲公英志愿讲师、绿色单位、社会督导员的风采,通过他们的事迹以及做法,呈现深圳垃圾分类的勃勃生机,以及社会各界的行动力与汇聚的强大合力。
多维度传递文明理念 全方位推动习惯养成
深圳努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文明典范城市
垃圾分类是关乎大民生的“关键小事”,它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资源的节约利用,更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9月正式实施,两年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统筹指导全市,狠抓《条例》的落地实施,积极构建全品类、全流程、全链条的分类体系,不断把垃圾分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市民踊跃参与,四类垃圾呈现“三增一减”良好趋势
截至8月底,深圳四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可回收物回收量上升42.4%、有害垃圾回收量上升21.1%、厨余垃圾回收量上升172.6%、其他垃圾处置量下降11.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48.1%和87.7%,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厨余垃圾分类难度大,其分类率是评估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指标,尽管受疫情影响,深圳厨余垃圾分类率依然达到25.1%,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20%标准线。“三增一减”的幅度更大,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深圳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两年来,坚持垃圾分类的家庭以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越来越多了,参与率与分类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了。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多小区居民仍不忘每日坚持做好垃圾分类。
专车专运分类处理,建成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端市民参与,还有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环环相扣。
深圳在四分类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构建了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绿化垃圾和年花年桔等九大资源类垃圾的“大分流、细分类”体系,创新打造了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智慧化监管平台,初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及远程督导。在前端,为5898个住宅区(城中村)配置了2.1万余个密闭化、标准化的集中分类投放点,全面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在中端,全面强化分类收运管理,配备各类收运车辆3200多台,对各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分类运输。在末端,补齐处理能力短板,垃圾焚烧发电每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吨,厨余垃圾每日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6600吨,为前端分类形成有力支撑。
全方位推动习惯养成,宣传教育带动“我要分”
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动手,深圳将培育市民文明习惯养成作为垃圾分类最终的工作目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要我分”,变成人人主动的“我要分”。
深圳城管部门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成立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发动29个社会组织,在不同行业领域组建约5万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实施“蒲公英计划”,组建千余名志愿讲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开展讲座6万余场,培训200万余人次。开展“蒲公英校园”建设,培育了1885名蒲公英教师,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教学和实践,牛奶盒清洗回收成为劳动教育课程之一,约1000所学校学生身体力行,共回收牛奶盒130多吨,约1700万个,学生们热情满满,乐于劳动,把清洗牛奶盒当作一项趣事。该行动以公益为引领,以市场化手段为依托,积极调动资源回收产业的联动,如利乐中国、纸基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等产业机构及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等公益机构,形成了牛奶盒从源头清洗回收、前端收集、中端运输、后端资源化处理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小小牛奶盒产生资源化利用大效益。今年8月27日,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成立,进一步加强校外少工委的建设,在全市少先队中播撒“分类种子”,培育“时代新苗”,推动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
此外,不断夯实市-区-街三级科普教育体系,共建成26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场馆(基地),其中4个获评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深圳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被住建部专报刊登并向全国推广。
未来,深圳将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调查和公共咨询,进一步改善垃圾投放点环境卫生、优化厨余垃圾投放方式,努力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体验;联合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垃圾分类活动充盈在市民日常生活中。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激发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行动力,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和可持续发展先锋。
(原标题《换享新时尚 一起减量齐分享深圳市2022年“11·8”垃圾减量日活动开始啦,等你来参加》)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