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重载无人机将成行业新需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2022-10-28 17:06

无人机驰援泸定,打通应急保障生命线;无人机人工增雨,支援抗旱救灾、森林防火灭火;无人机播种施肥洒农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应急抢险、农林牧渔、安防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电力行业领域,无人机技术已在电力巡检、航空测绘、导线展放等业务场景实现了普及,极大地改进了作业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而在建设物资运输场景的应用则刚刚开始。这也将为‘无人机之都’深圳带来更多行业需求。”日前,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技术经济中心副主任文上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技术经济中心供图

据了解,建设物资的运输是电网基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输电线路建设物资运输量较大。以一条50km的500kV单回路输电线路为例,建设物资运输总量约45000吨,其中铁塔、砂石、水泥、钢筋、金具、绝缘子等达到了总运输量的95%以上。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塔基分布点多、面广,“最后一公里”的工地运输通常会跨越河流、深谷或者塔位处于沼泽、山区、环境敏感等区域。根据南方区域输电线路建设数据,65%左右的输电线路位于山地、高山、峻岭等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甚至部分位于雪山,给建设物资和施工器具的工地运输带来较大难度。

传统的输电线路物资“最后一公里”工地运输方式有人扛马驮、索道运输、临时修筑汽车道路等,部分塔位运输存在效率低、危险系数高、实现难度大等问题。重载无人机为山区输电线路物资运输“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的思路,能有效解决传统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以50吨砂石料为例,采用挂载200公斤级的重载无人机作业,经测试循环作业下来8天左右就可以完成,较人扛马驮节省了时间45%以上,不仅缩短了建设物资运输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而且提升了输电线路建设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资运输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减少了运输通道的林木砍伐量,有利于低碳背景下输电线路的建设。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技术经济中心研究员库陶菲认为,重载无人机的应用为山区输电线路建设的“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而建设物资运输的应用场景又将给无人机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未来,重载无人机的应用还需要从多个层面持续创新:技术层面上,需探索更高效的机型、挂载方式、抛投技术、物资包装及运输作业场景,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应用;管理层面上,需建立施工安全生产的制度、程序和标准,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政策、法律法规上,需要跟进完善,并加强飞手的培训和执业制度。作为“无人机之都”,深圳可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基础,在重载无人机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发力,推动无人机技术在电力建设物资运输场景的应用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山区输电线路高质量建设,同时也助力深圳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原标题《电力重载无人机将成行业新需求》)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