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套路”升级,做好“三不一核实”识别“李鬼”免破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
2022-09-29 21:44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升级了,市民要擦亮眼睛识别“李鬼”避免破财。记者29日采访获悉,深圳龙华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最新动向展开多维度宣传,结合疫情防控不断强化群众反诈意识、识骗技巧。龙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反诈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冒充公检法类反诈“地毯式”宣传行动,深入此类警情较多发的小区、城中村等人口聚集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导,并在新媒体平台推动相关反诈知识广泛传播,不断助推群众做好“三不”——不听、不信、不转账,为全民反诈工作深入开展贡献助力。

龙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反诈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冒充公检法类反诈宣传

骗子“三板斧”有变化需当心

以往冒充公检法的骗子往往就是“三板斧”:陌生电话声称你涉嫌犯罪——求证“公检法”部门出示“通缉令”引你慌乱——要求你找个安静地方把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最新警情舆情显示,不少诈骗行为已经变化更新“套路”:视频笔录——账号加密——网贷冻结等更具迷惑性,广大市民应格外留意避免被骗。

龙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反诈宣传活动由龙华区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指导,深圳市仁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实施,9月来紧密贴合反诈趋势与警情动向,在龙华全域开展防范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系列宣传。

记者走访发现,龙华多个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城中村处处可见该宣传活动的反诈海报醒目提示如何防范识别假冒“公检法”,社区出入卡口、人流聚集地、公共活动场所等各处都循环播放着谨防冒充公职人员诈骗的创意音频,以简明轻快的讲解提示群众识别如何假冒公职人员避免财产损失。

反诈宣传覆盖人流出入停留要道,居民有更多机会了解防骗知识

“账号加密”是伎俩 下载APP需谨慎

记者在现场看到,龙华区社会治理创新反诈宣传活动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向社区居民传授识别冒充公检法的最新套路。为了让骗局更逼真,骗子会真人上演新戏码:利用大部分人忙于工作的心理,让你做个视频笔录;视频连线后,身着“警服”的男子会向你出示通缉令,甚至还会出示警察证,随即提出多个问题,不让你有思考的时间,从而跟着他们的要求做。

记者了解到,真正的公检法人员不会自行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群众做以下行为: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下载APP 、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账、扫码付款。凡是遇到这样要求的“公检法”人员,市民可直接拨打96110核实,如果对方不让你拨打电话、跟外界联系,那就是骗子无疑。

识别冒充“公检法”骗子有诀窍,反诈宣传易懂易记引发关注

“三不一核实”有效避免被骗

传统骗术,能让人倾家荡产;新骗术,也会让人身负巨债。冒充“公检法”的最新套路还有一招,就是声称冻结网贷。骗子对受害人声称资金清查时,网贷平台中的额度同样要被冻结,要求受害人把微信、支付宝、京东、美团等等平台中的贷款额度全部提现,一并转到“安全账户”。一旦你信了,骗子就会从“安全账户”中把钱转走。声称涉嫌洗钱案、谎报医保、被盗用身份信息要冻结名下所有账户和号码……

反诈专家提醒市民,记住三个“凡是”可以更好地避免冒充公职人员诈骗:凡是通过电话、微信、QQ或者其他软件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凡是通过网站或APP出示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的;凡是电话中自称客服人员,以涉案、涉洗钱、信息泄露为由主动帮助转接“公安机关”的;这些都是诈骗。市民只要做到“三不”不听、不信、不转账,遇到声称“公检法”的,先拨打96110核实,就可以有效避免被骗。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冒充公检法“套路”升级!龙华区开展反诈宣传协助群众识别“李鬼”免破财》)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