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在码头》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竞赛单元

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2017-09-12 19:26
摘要

近日,由贾樟柯监制、作家韩东导演的影片《在码头》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

近日,由贾樟柯监制、作家韩东导演的影片《在码头》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

新浪潮大奖单元是釜山国际电影节唯一的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在码头》是作家韩东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影片一举获得贾樟柯导演发起的“添翼计划”与阿里影业“A计划”两个扶持中国新导演项目的共同支持,2016年也曾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备受关注。

韩东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提出“诗到语言为止”诗歌纲领、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对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码头》改编自韩东1998年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几个年轻诗人偶然卷入了一场与地痞、保安的莫名纠纷之中的故事。

与小说气质一脉相承,幽默荒诞的非现实主义作品

据介绍,电影《在码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韩东小说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是一部幽默、荒诞的非现实主义作品。在此前举行的《在码头》开机发布会上,韩东曾自信地表示,自己对这部电影“势在必得”。

本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竞赛单元的10部入围影片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语片占据四席,除了《在码头》外,中国内地入围影片还包括导演周全的《西小河的夏天》。此外,由张艾嘉执导并主演,田壮壮、郎月婷、宋宁峰、吴彦姝主演,耿乐、谭维维客串演出的电影《相爱相亲》将担纲本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新浪潮大奖竞赛单元曾发掘过许多亚洲电影大师的处女作,如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绿鱼》,韩国导演朴基勇的《仙人掌旅馆》等。巧合的是,《在码头》监制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作品《小武》正是在19年前在该单元夺得大奖。

《在码头》由峨眉电影集团、十诗人电影、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西河星汇影业、新雩坊、名扬星斗六家公司共同出品,也是贾樟柯导演监制的“添翼计划”的第8部作品。旨在助推新导演成长的“添翼计划”由贾樟柯于2010年创立,目前已经运行7年,所推出的《Hello!树先生》、《忘了去懂你》等7部影片均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不是文艺片而是“文学电影”,首做导演“如履薄冰”

电影《在码头》制片人李明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带有黑色幽默意味的电影,说的是超现实化身的诗人进入到现实世界,不禁发现,周遭的现实比超现实更加地超现实。“电影与韩东的文学写作一脉相承,比较关心底层、关心小人物,但又不是现实主义,因为现实本身就是荒诞的。韩东的创作主要着眼于现实的荒诞,所以电影呈现出黑色幽默的感觉。”李明阳说,“入围釜山电影节对《在码头》是一种认可与肯定,国内预计2018年上映。”

作家“触电”,文艺范浓厚,电影是否会闷?对此,李明阳称,“我们不把《在码头》定位成一部艺术电影,很多人现在对艺术电影也有成见,认为艺术电影的节奏缓慢、没有故事、沉闷等,实际上我们的电影都不是。在我们看来,电影只分好电影和差电影,电影就是电影,做所谓的‘商业’和‘艺术’的区分没有必要,我们只是做作品。与其说我们是艺术电影,不如定位这是一部‘文学电影’,无论这个电影的细节、还是它的故事性,都是很显然的。”

韩东首次做导演,感受如何?在李明阳看来,韩东做导演的感受从内心来讲是“如履薄冰”。从外界来讲,就是一个字——“累”,毕竟50多岁的人了,不像年轻人小伙子的体力,做电影和文学不同,它是和智慧打交道,是一个需要综合大家的能力,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韩东本身就是作家,也写过很多剧本。文学对电影而言是一档资源,所以韩东来导演这部电影,可能会有异质,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进来,携带着很大的文学底蕴。” 李明阳说。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