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接受广佛经济辐射
南方日报
2022-08-15 09:52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广东省各都市圈的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协调的范围。其中,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和四会市作为广州都市圈重点聚焦的范围之一,有些市民认为这对肇庆而言是极大利好。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肇庆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讲师叶菲菲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肇庆可以此为契机,夯实城市产业、交通基础,发挥生态和后发优势,更主动接受广佛经济辐射,快速融入都市圈发展中来。

南方日报:相比广东省“十四五”规划,肇庆此次只有东南板块“入圈”,是否意味着其他县“出圈”?

陈鸿宇:指引提出,广州都市圈聚焦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比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四市的都市区”都属于“广州都市圈”确有不同。

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是由省政府印发的,目的是对广东省下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指导和安排,是全局性、战略性的总体规划,也更加关注产业和区域的联动发展。而指引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个专项规划,目的是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中的一些特定问题。两者并不矛盾,指引并非对五大“都市圈”范围的重新划定。

也就是说,肇庆、云浮、韶关、清远四市的其他都市区,包括肇庆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地的都市区,即使不是指引聚焦重点协调的区域,也还属于都市圈的范围,都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南方日报:广州都市圈将协同构建“一核六极、十字主轴、网络辐辏”空间格局,肇庆在其中具有什么优势,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叶菲菲:在广州都市圈中,肇庆的生态屏障、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都存在着合作新空间,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生态方面,绿色一直是肇庆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肇庆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地巩固和提升空气质量,在西江、贺江等沿岸加大保护,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最近还打造了“小鸟新天堂”的肇庆新名片。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在交通和产业方面,随着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城市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产业的联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近年来,肇庆市正抢抓大湾区机遇,全力加快实现快速交通网络化、高速化、公交化,推进市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都市圈里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也会更加活跃流动。

凭借着远低于广州、佛山的洼地效应,加上都市圈交通规划项目的不断推进,肇庆吸引优势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快速向东南板块聚拢,其增长势能、成长潜力都非常巨大,这意味着肇庆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南方日报:借着广州都市圈的东风,将大大提升城市经济能级,未来肇庆应该怎么趁势而上、有所作为?

陈鸿宇:从地理位置来看,肇庆这四个区(市)更靠近广州和佛山“两核”,最容易接受广佛地区经济上的辐射作用,所以肇庆在发展中更应协调好这四个区(市)跟广佛两市的关系。

第一,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路网与广佛形成一体化,打通交通瓶颈。

第二,要继续深化与广佛间的产业融合转型,肇庆市应更自觉地细化研究东南片四区(市)的具体行业、企业、产品,与广州和佛山对应行业、企业、产品间的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关系,更精准地找到与广佛产业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第三,要继续加快肇庆市东南片四区(市)的发展,按照广州都市圈“强核心簇群式”空间布局模式的要求,努力提升端州、鼎湖、高要、四会的城区中心功能,将四区(市)城区培育成为广州都市圈核心区外围的产城融合节点,一头承接广佛核心区的要素和资源外溢,一头连接肇庆山区四县(市)的发展,将山区四县(区)的乡村地带培育成多元化农业生态区域。

(原标题《专家访谈|肇庆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接受广佛经济辐射》)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