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吹拂每个角落,这份“深圳温度”你感受到了吗?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2017-09-11 16:32
摘要

为深圳文明点赞!

深圳的快速发展

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来深工作生活

生活久了会发现

深圳的一花一草一木一人

都那么令人流连忘返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

更是展现了深圳的热情与包容

2017 年7月 日

深圳上演了这样暖心的一幕:

7 日 17 时左右,一位深圳市民在东莞因急症就近在东莞清溪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初步诊断和本人要求,东莞清溪人民医院立即安排救护车将患者送往深圳南山医院救治。

但正值周五晚高峰时段,北环大道、南山大道通行压力非常大。当救护车行驶至特别拥堵的南海大道玉泉路至深南立交附近路段时,无数司机在听到救护车警笛后主动避让,在拥堵的道路中为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救护车仅用时 3 分钟(正常情况下预计通行时间需半小时)就穿过拥堵的玉泉路至深南立交路段,最终顺利到达南山医院。

这样堪称“顶级”水准的文明之举,

让人忍不住大力点赞!

消息传出后,有网友惊呼

“这就是深圳速度与深圳素质!”

我们常说,最美的风景,是人。

一座城市要赢得尊重,不仅在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包容气度、创新气质,在于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在于市民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闪烁的文明风采。当一个城市文明斐然,当这里的市民让人如沐春风,方能让更多人“心向往之”。

深圳,

正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闻名世界的“深圳速度”,

有科技创新的“深圳高度”,

更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的“深圳温度”。

U 站里红马甲的笑脸相迎,问路时路人的热情指引,

社区里的 24 小时图书馆,斑马线上的礼让行人

……

文明,融入了每个深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深圳已连续四届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如今,深圳正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 3 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 年)》,提出将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六大素养 —— 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

每个人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力军,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正凝聚成

深圳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力量。

那么,作为生活在深圳的一员

有哪些文明现象让你印象深刻呢?

今天,

便与您分享市民点赞的深圳十大文明行为,

感受由点滴汇聚而成的大气磅礴的文明力量!

01

爱公益: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

【点赞】

深圳重视心灵的力量,珍视真善美的神奇,并将内在追求化为实际行动,蝶变为强大的城市软实力,“公益之城”、“爱心之城”誉满全国。

【解读】

一个全民做慈善的局面,正在深圳形成。慈善,成为这座城市居民的一种品格,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人均捐赠额全国第一、综合慈善公益指数全国第一 …… 近年来,深圳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让渡空间,加强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深圳已有上千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注册义工超过 100 万人,累计献血量达 550 吨。在这里,由政府或民间提出的“人人公益”、“全民慈善”、“我生日、我慈善”、“有时间,做义工”等慈善理念、倡议,得到全社会广泛支持与践行。

深圳特有的公益慈善文化基础和氛围,使得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这项全国公益界最高盛会长期落户深圳,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充分激发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任珺表示,深圳的公益组织大多发起于民间,而且涉及的领域很广,阅读、户外、环保、关注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等等,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创新的能力,是社会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

02

爱读书: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点赞】

在深圳,阅读,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座崇尚阅读的城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最高荣誉。

【解读】

如果你看到每天图书馆门口等候入馆的长长的队伍,看到书城里席地而坐安静阅读的人群,看到深夜流连在 24 小时书店里的人们 …… 您会对一座城市充满信心,这座城市是深圳!

深圳人对阅读的热爱由来已久。从 2000 年 11 月举办首届读书月以来,深圳持之以恒推动全民阅读,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为城市注入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商潮涌动的城市书香弥漫。

深圳,有全国举办时间最长的读书月,有全国亮灯时间最长的 24 小时书店,有全国最多的民间阅读组织,有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中心书城,有世界首台自助图书馆,更有无数热爱阅读的市民 —— 人均购书量连续 24 年保持全国第一,常住人口每人每年进图书馆两次以上,人均每日阅读图书 29.72 分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说,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深圳大学吴予敏教授研究发现,在深圳市民中,读书代表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成为高端社交手段,泡书吧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买书成为消费时尚。

03

爱创新:敢为天下先

【点赞】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创新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标志性的发展元素,融入城市的血液和基因。

【解读】

2008 年 12 月 7 日,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的第六个“设计之都”,也是我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

去年,深圳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 15%,达 1.15 万件,约占全国的一半,连续 11 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66.2 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作为“中国硅谷”,深圳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创意氛围以及创客文化,深圳电子市场的自主品牌化发展、深圳创意集群的创设、科技园里的科技创新传奇 …… 创新意识在这座城市早已生根发芽,成为深圳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如同空气般,滋养着城市的精神和文化。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博士认为,深圳诞生于创意、起步于创新 —— 与改革相伴而生的深圳,让开放的春潮绿遍神州大地,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在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已经成为这个城市标志性的发展元素,流淌于城市的血液,写就城市的性格。

04

爱议事:我的城市我的主场

【点赞】

深圳是一座公民意识浓厚的现代化城市,市民对城市的参与意识极高,“爱议事”成为了深圳民主、法治、和谐的重要基石。

【解读】

把深圳当“家”,所以公共事务事事关心。如今,深圳本地的深圳新闻网、奥一网、房信网等等,已然成为深圳公民管理“家事务”的重要“自留地”,网友们写深圳未来 30 年的规划,受邀与政府一起写工作报告,为城市理性建言,出谋划策。

对于公共关心的议题,深圳人愿意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深圳人爱议事但就事论事,讲道理但不认死理。正是千千万万“爱议事”的深圳人,让这座城市走向民主、法治、和谐,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议事规则专家、《罗伯特议事规则》译注者袁天鹏认为,深圳是一座高度法治化的城市,涉及公共领域,在深圳没有多少“潜规则”,如果有,那就是一条“明规则”:“理性议事 依法办事”,为了更美好的深圳,为了自己在深圳生活得更美好,深圳市民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05

爱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

【点赞】

包容,被不少人认为是深圳最受称道的城市品格,这座城市以其多元、包容,海纳百川,温暖人心。

【解读】

在深圳,无论你是四川人、湖南人,还是河南人、东北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哪怕口音南腔北调,都能在这里畅行无阻,丝毫不妨碍信息与心灵上的沟通。

移民率 95%以上,这座以梦想为号召的城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怀揣着梦想在深圳打拼、奋斗,并最终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如今,在车站、码头、街道总能看到,甚至感受到这样一句话 ——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并非一句空口号,它在温暖着人心的同时,也彰显着这座城市和谐包容、开放多元的特质。

深圳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志山认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体现了深圳爱包容,开放不排外的城市特质,爱包容是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的一种突出表现,在互相的包容中,大家都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着整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06

爱环保:你的绿色小行动,大家的深圳蓝

【点赞】

滨海深圳,一座蓝色之城,高旷蔚蓝的深圳天空,来自于每个市民的努力,也因此让千万深圳人引以为豪。

【解读】

当空气污染成为国内城市热点问题时,深圳人却又多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 “深圳蓝”,不少市民频频在网上争相“晒”出深圳美丽的蓝天。去年,深圳 6 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海口、拉萨、舟山市,也是排名前十名城市中唯一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

“深圳蓝”,离不开环保部门的铁腕治污,也离不开环保组织的积极推广与深圳市民的以身作则。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公交或步行出门 ……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这座环保城市内核,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圳著名学者、原深圳大学教授王庆国认为,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理念,深圳人环保意识强,与深圳人素质高、年龄结构轻不无关系。深圳有一批年轻优秀的环保义工,他们思想活跃,执行力强,成为传播绿色文明的使者。

07

爱献血:我不认识你,我要谢谢你

【点赞】

在深圳,无偿献血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新风尚”,一种“好习惯”,成为一道城市风景。这种文明行为,有着热血的温度。

【解读】

在无偿献血事业上,深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着多个“全国第一”: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率先无偿献血立法,率先无偿献血 100% 满足临床用血。

在深圳的每一座献血屋、每一辆献血车,每一名无偿献血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都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人间的友善与真情。从 1993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倡导宣传无偿献血,截至去年年底共有 267.9 万人次无偿献血 550 吨,累计救助伤病患者 89 万人次。

同时,深圳现有 3.2 万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并以平均每年 2000-2200 人次的数量增加。目前已有 148 位志愿者为与他们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深圳捐献的例数占了广东省的一半以上,深圳因此成为中国内地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最多的城市,也是造血干细胞捐献配型成功率最高的城市。

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认为,这是深圳市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深圳市民积极做慈善的一种方式。

08

爱U站: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点赞】

“义工”是彰显深圳软实力的一个醒目的城市品牌,深圳 U 站 365 天不打烊,这份爱的奉献,是深圳精神不变的情怀。

【解读】

莲花山、大小梅沙、红树林、海滨栈道 …… 在遍布城市角落的 U 站里,义工们宣传环保、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救助、文明宣传等服务,义工的“红马甲”成为一道活跃亮丽的风景线。

1989 年,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20 多年来,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义工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均在深圳诞生。目前,深圳已经构建了完整的 U 站品牌,拥有 58 个“城市志愿服务 U 站”、3 个绿道 U 站,以及 143 个社区 U 站。今天的深圳,注册义工超过 100 万,每天,无数志愿服务的景象在 U 站涌现。

深圳是一个特别能培育义工精神的城市。深圳的年轻人居多,高知高学历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义工文化”,并成为义工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加之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彼此学习相互促进的交流,也让香港的优秀志愿者文化在深圳嫁接升级。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原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认为,深圳通过建设文明城市、开展关爱行动等具体措施,让“志愿者精神”落地生根,“义工文化”蔚然成风。

09

爱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点赞】

特区的辉煌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曾是实实在在的观念风雷,如今依然是丰饶富足的精神宝库,指引深圳前行。

【解读】

1992 年的春天,一块“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标牌,在蛇口竖起。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借敢闯敢试之声威,以崇尚实干之风范,敏锐地感受到这八个字透出的春天的气息,旗帜鲜明地把它书写在特区土地上,自我警醒、自我激励。

深圳崇尚实干。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是一部雄浑豪迈的实干交响。戒空谈,行实干,破除重重阻碍,闯过道道难关,“杀出一条血路”,从一穷二白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特区的改革成就,坐地空谈的高调唱不出来,形式主义的虚功撑不起来,是一代又一代特区领导者和建设者,胼手胝足、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得来的。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MBA 中心主任刘军教授认为,“实干兴邦”是深圳的重要基因。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深圳激发了包括草根在内的各个层面的创业动力。政府通过政策设计、制度体系,奖励等途径,将创业精神与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产业、社会文明相连接,为存量人才搭建平台、对国际精英筑巢引凤,城市创业潜力和空间不可限量。

10

爱规则:在深圳,请讲“法”语

【点赞】

深圳,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以规则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在这座移民城市里,人们“乡音不同,说 ‘ 法 ’ 一样”。

【解读】

在地铁站月台,候车的乘客自觉有序地排成整齐的两列队伍,留出中间的空位,让车厢内的乘客先走出来;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车辆自动减速慢行,礼让行人 …… 深圳,这座强调守法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城市,以树规则、爱规则、守规则的实际行动,勾勒出一个个动人的文明风景。

“不乱丢垃圾”、“请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请礼让行人” …… 以往,这些字眼对于人们而言只是一种文明劝导。可是,一个法院判决,却让许多人意识到:在深圳,乱扔垃圾、不礼让斑马线会触犯法律。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胜过千次万次的运动式治理。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黄亚英认为,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伴随着深圳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爱规则、守规则已成为深圳人的共识。从另一个方面说,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正在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

深圳城市文明

如清风,如明月,如泉水,

吹拂流淌于深圳的四面八方角角落落,

滋养温暖着每一个深圳人的心灵,

诗意栖居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显化成真!

为深圳文明点赞!

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