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年度教师”、深中南山创新学校副校长、课程改革首批科学教师孙立春表示,2020年深圳中考理化试卷,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强调生活中的观察与应用。建议新一届初三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前沿科技,尤其要重视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重视初高中的相关知识衔接。
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部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覆盖面全,题量适中,难度适宜,知识分布合理,且重点突出,还体现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孙立春表示,物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尤其是考查了实用物理、趣味物理、科学物理等知识,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科学世界观。
同时,试卷也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对物理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试卷中,部分题目情境真实、文字较长、阅读量较大,立足于考查学生从复杂资料中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开放题“分析阅读材料里的物理知识”“通过测量密度或压强辨别有机玻璃和普通玻璃”,“深圳6月大事件——百年一遇的日环食”对光的直线传播等考查,都体现了中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的主旨。
化学:化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部分关注与化学核心素养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化学考题较常规,常考点与往年比较变化不大。题目的知识点涉及面广,从宏观到微观、从课内到课外,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化学与生活、溶解度曲线、除杂、微观模型等常考点在试卷中均有出现,体现了化学贴近生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填空及计算大题中,涉及常规气体制备、单质硫制备硫酸等内容,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化学核心概念、化学实验等为载体,侧重于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其中,第13题信息量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信息提取及分析处理能力。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