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融大咖聚首论道:新三板成文化企业“弹射器”

记者 吴凡
2016-05-15 04:32
摘要

文博会新三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14日举行,来自基金、券商、风投、文化企业等产业各方专家大咖聚首论道,围绕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趋势、文化产业在新三板资本市场的生存状态、文化企业“十三五”突破方向等...

IP是今年最热的关键词之一,而文化产业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眼中的大IP,新三板正在成为文化企业跨越发展的“升空跑道”。文博会新三板文化产业高峰论坛14日举行,来自基金、券商、风投、文化企业等产业各方专家大咖聚首论道,围绕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趋势、文化产业在新三板资本市场的生存状态、文化企业“十三五”突破方向等热点话题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寻产业投资逻辑,挖掘产业发展的红利。

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

英语中的“IP”通常是指IP地址(网络互连协议),但去年开始走红的IP,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泛指文化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文学、影视、音乐和其他文化艺术作品的发现与发明。

IP爆红的背后,是我国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的迅猛增长。论坛上多方数据均指出,近5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副总裁张元林指出,从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启动以后,截至今年2月份,文化传媒产业的整体市值涨幅接近600%。中国人口数比美国多四倍,网网民总数也是美国的数倍,中国市场的广告渗透率是0.5%,美国是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巨大空间。

资本力量将助力文化产业迈向新高度。第一路演董事长高虹认为,资本对文化IP的追逐不断升温,文化符号的价值被不断放大。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仅占GDP的7%左右,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往往在30%左右,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消费潜力巨大。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中广天择副总经理唐剑聪等多位嘉宾纷纷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刚刚开始,互联网文化、视频内容及衍生品、足球等体育内容、游戏、艺术品投资等均将成为今后文化产业热点。

新三板成文化企业“弹射器”

火热的新三板,将促进文化产业升温更快。国泰君安的专家张萍指出,新三板具有挂牌速度快、融资效率高、挂牌成本低等优势,例如定向增发随用随发不需审核等特点都是A股主板没有的。2015年新三板市场增发次数是2782次,增发家数是2656家,募集总额是1341.29亿元。

2015年全年,共有100多家文化企业登陆新三板,其中影视公司居多。截至今年5月9日,新三板近200家文化企业合计市值接近600亿元,总资产约为250亿元,股份总数是19.56亿,占比是1.35%。

今年以来,已有77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完成定向增发。多位资本市场嘉宾认为,文化产业板块在新三板市场中占比偏低,也证明发展空间大。目前文化企业借壳登陆新三板的热潮开始显现。

“十三五”是文创腾飞风口

文化产业将成为“十三五”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张元林表示,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广播电影、出版发行、印刷、演艺娱乐、文化艺术等等,2015年总体规模约为4500亿元,预计5年之后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元。

天星资本执行总裁蔡志明等多位投资界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期间G重要的内生增长点,今后五年文化产业的年增长比例有望达到15%以上。中国的人口基数带来体量巨大的泛文化消费市场,新型的媒体、影视、演艺、动漫、体育乃至旅游、保健都是泛文化产业的范畴,已经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投资“赛道”。

“粤军”崛起,会在文化产业占有重要一席。君盛投资董事长廖梓君谈到,深圳乃至广东,已涌现出一批以数字为内容、技术为支撑、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科技型企业,在中国游戏产业产值中占比70%,网络音乐产量约占全国的2/3,游戏生产设备接近全球市场份额的50%,未来应向美国迪士尼等IP巨头学些,经营好知识产权和衍生业务开发,才能继续领跑中国全新的泛娱乐消费时代。

编辑 刘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