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却由于家长平时不关注,让大部分患儿病情发现较晚,不得不摘除眼球,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B),婴幼儿眼病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俗称“眼癌”。
近日,由中国大型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盛诺一家与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联合主办、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提供特别支持的RB科普展览暨公益讲座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来自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大学医学中心脑及脊椎神经医学中心介入神经放射专科主任、RB专家Y.Pierre Gobin,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外科主任、儿童眼底外科首席专家张国明等,为现场近观众普及了一堂新生儿眼癌“防治课”。
眼癌可以早期发现吗?是的!
医科专家指出,这种危害性极大、发病率居小儿恶性肿瘤第二位的眼部疾病,完全可以早期发现,95%能够通过治疗康复,而且有很大机会保住孩子眼睛。
来自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的RB专家Dr. Gobin在公益讲座中分享道:60%的患儿会表现出白瞳;25%的患儿存在斜视;还有10%的患儿有青光眼眼痛的症状。Dr. Gobin是国际公认的RB权威专家,拥有20年的脑神经及脊椎肿瘤和血管疾病的治疗经验。
据了解,RB的发病时间多在5岁以下,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近。大约75%的RB患儿是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绝大多数由肿瘤抑制基因(称作RB1)突变引起,可能源自父母,但90%为非遗传性发病。
白瞳,是早期RB诊断最常见的病理特征。在白瞳出现后的3到6个月内,RB都是可以治愈的,若症状出现6个月后还未接受治疗,则死亡率大大增加。
白瞳俗称“猫眼”,在症状较轻时很难凭肉眼发现。在活动现场,盛诺一家首席医务官王舜分享了一种家长可以掌握的检测方法:在孩子5岁前,每个月在较暗的房间中给孩子拍摄一次照片,拍摄时关闭相机中的红眼消除功能,并打开常规的自动闪光。如果在孩子的照片中眼睛里发现一个白圈(白瞳),就必须马上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了。当然,虽然大部分RB患儿都会在早期表现出白瞳,但如果孩子的照片上看不到白瞳,并不意味着一定没有患上RB的可能,更加严谨的做法是带孩子定时到医院做眼底检查。
来自深圳市眼科医院的眼科专家张国明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在张国明看来,中国RB患儿表现出白瞳的几率可能更高,眼底检查不仅可以早期发现RB,还可以预防视网膜病变。这两种疾病共占到儿童致盲原因的近四分之一。
早筛查早介入能“保住眼睛”
在讲座现场,专家列举了这样一个病例,2015年农历新年后的一天,盛诺一家医学部接待了来自山东的李先生(化名)。当他不到两岁的女儿被确诊为眼癌,病情已经到了D期,一侧眼睛基本看不见,国内医生建议进行摘眼治疗。
摘眼,是绝大多数医生无奈的选择。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超过1100名患儿被确诊为RB,死亡率高达30%-40%。如果不摘眼,这个数字无疑会更高。甚至在有些医生看来,摘眼是治疗RB的唯一方法。
只是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一项临床数据,刊发于2013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欧洲眼科杂志》。在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期间,该医院共收治了684例RB患儿(共885只病眼)。据医院的追踪结果显示,早期的RB患儿,保眼率达到96%以上;而整体保眼率,却只有40%。原因正是:超过80%的患儿都处于晚期。同仁医院眼科在国内已经是首屈一指,但对于最晚期(E期)的RB患儿,保眼率仍不足8%。发现及治疗得早或者晚,对患儿的生存状况来说,判若云泥。
幸运的是,李先生不到两岁的女儿抓住了最后的机会,最终通过赴国外保眼治疗,保住了眼睛。
贫困患儿救治可获公益帮扶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到新生儿眼癌,据了解,新疗法正在被国内医院引进,只要早期发现,患儿在国内也可能获得很好的治疗。
盛诺一家首席医务官王舜介绍,如今,眼癌项目已成为该机构的一个公益项目,该机构可以免费为家庭贫困的RB后期患儿赴国外医治提供外文病历整理和翻译、国外医院预约等帮助。盛诺一家还专门搭建了一个专业的RB资讯网站——curerb网,现已免费开放接近一年,患儿家长可从网站上获取RB的最新资讯,包括早筛方法,新药、新技术及治疗RB的国内外权威医院信息等。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