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1996年举办第七届全国书市致“万人空巷”
●2000年创立并举办第一届深圳读书月
●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
作为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引领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开始享受阅读之乐。鳞次栉比的高楼,勾勒出的是经济深圳;遍布全城的959个公共图书馆,全年3535.51万人次的进馆读者(2019年),呈现的则是一座阅读之城里“高楼里每扇窗户透出的阅读的灯光”。
深圳领全民阅读风气之先
深圳与书的结缘由来已久。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这座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上演了空前的火热场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为整个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契机。
深圳领全民阅读风气之先,自2000年起就开展了以读书月为代表的全民阅读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处不在的阅读文化活动正改变着深圳,阅读已经成了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
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其中,公共图书馆(室)673家(包括市级馆3家,区级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61家——不包括自助公共图书馆),合计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阅览座席4.05万个;各类自助图书馆286台(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35台,24小时书香亭51个)。
2019年进馆读者3535.51万人次
据深圳图书情报学会、深圳图书馆联合市、区图书馆共同发布《深圳“图书馆之城”2019年度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进馆读者3535.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69%;借还文献量2757.67万册次,同比增长14.40%。人均进馆2.65次;人均借还文献首次超过2册次,达2.07册次。
2019年度经费总投入8.20亿元
据悉,深圳全市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投入8.20亿元,同比增长19.92%。其中,文献购置费1.21亿元,人均文献购置费达9.09元,略高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均8.16元。在文献总量保持逐年增长的同时,电子文献比重不断提升,占比达到43.93%。
“一证通行、通借通还”统一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全市共有346家公共图书馆(室)和286台自助图书馆加入统一服务体系。统一服务体系累计注册读者全市占比93.30%,借还文献量占比94.31%。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1.76万场次,同比增长23.04%,参与读者6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3.60%,人均参加读者活动0.46次。
为中国的城市阅读立法开启先河
如今,人们常常看到的景象是:深圳图书馆外常年排起长龙,场内座无虚席;深圳书城人头攒动,人气极高;有藏书家庭及家庭藏书量不断增加;98%的居民认为阅读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全市拥有150多个民间阅读组织;公益阅读推广人近1300名,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与此同时,深圳最早实现中国“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每十万人拥有7.2个图书馆,在国际城市中遥遥领先;2016年正式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为中国的城市阅读立法开启先河。
“深圳样本”提供了一个以全民阅读推动城市发展的典型范例。近年来,深圳加强阅读主阵地建设,营造了文明、智慧、友好的城市环境,并让全民阅读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抓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正如王夫之所云:“医俗别无方,惟有读书是。”对阅读的广泛认同,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人文基底。金庸曾评价道:“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开始于,也着眼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深圳,正在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