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是中国》第二季聚焦大湾区文化与实践精神,贾樟柯、何镜堂等齐聚“圆梦之地”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2-07-16 11:29
摘要

7月15日,“我在大湾区 背后是中国”文化项目启动发布会暨湾区文化传播价值研讨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行。各界知名人士围绕“湾区精神背后的中国文化”和“湾区实践背后的中国模式”两大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建言。同时,《背后是中国》第二季《我在大湾区 背后是中国》宣布启动,由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的文化纪录片系列,正式将视野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

7月15日,“我在大湾区 背后是中国”文化项目启动发布会暨湾区文化传播价值研讨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行。各界知名人士围绕“湾区精神背后的中国文化”和“湾区实践背后的中国模式”两大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建言。同时,《背后是中国》第二季《我在大湾区 背后是中国》宣布启动,由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的文化纪录片系列,正式将视野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

贾樟柯。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第一次听到‘背后是中国’这五个字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加入这个项目。”贾樟柯指出,《背后是中国》第二季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是因这里为“中国社会实践生动的土地”,“处处都是湾区建设者的好故事”,给他及团队带来新的创作支点。据悉,《背后是中国》第一季便曾介绍湾区粤剧、舞狮、雕塑、建筑等领域的先锋个体,也展现不少具有岭南特色的湾区文化之地。

贾樟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让他充满想象力,《背后是中国》系列要“给国际世界提供一个清晰的中国画像”。“从近代史来看,岭南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变革与开放并存的基因,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更是一片拥有巨大经济体量、最新前沿科技、重要民族产业的热土。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摄影机应该在这儿。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贾樟柯认为,随着资金回流,人才也会回流,重塑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工业指日可待。

从左至右分别为主持人、蔡崇达、何镜堂、贾樟柯、王博永。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它是由无数个可感的人与故事组合到一起的。”贾樟柯强调,要“看见土地上的人”,中国社会向上的发展势头,源于无数中国人个体的努力。“正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国家,个体才能走得更远;而每一个个体的勇敢,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在贾樟柯眼中,《背后是中国》即在揭示这样一种因果关系,其第二季会将镜头引向各行各业为大湾区持续注入力量的劳动者。

“我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我出生的地方就是我圆梦的地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分享其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感受到的湾区精神。据其解析,岭南建筑蕴含的湾区精神,有传承亦有创新,以正在建设中的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为例,岭南建筑既体现中国文化的基因,展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享等传统文化精神,也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人文与环境,注重建筑的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博永介绍,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于2013年创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如今后者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的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近年来的中外交流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文化和影视的对话与交流,能够更有效消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族群间的间隔。特别是在今天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影视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中国声音的传递具有特别而重要的意义,是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重要途径。”王博永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面向国际社会开放的重要门户,“对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有责任、有使命,也应当有作为”。

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会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聚集。在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林帝浣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在挑战中寻找新活力,而深圳的活力在于“敢为天下先”。“作为一个外乡人,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生命力在于对每个个体的尊重。”“读懂中国”文学院执行院长、知名作家蔡崇达透露,自己即受益于大湾区的活力和包容,这里尊重创造力、生命力及日常生活。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工程师、博士后刘鑫宇致力于水下机器人的科研和产业化应用,其曾带领团队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机器人水下火炬传递,此为世界首次机器人之间的水下奥运火炬传递接力。刘鑫宇说:“这个奇迹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多科技同行的齐心协力下共同完成的,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幸福就在于,当人们想完成一个梦想的时候,会有无数人来帮忙。”

(原标题《贾樟柯、何镜堂等各界名人齐聚“圆梦之地”,〈背后是中国〉第二季聚焦大湾区文化与实践精神》)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