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平:我在关山月美术馆积攒了面向世界的能量
黄丽平
2022-07-15 20:39

2003年秋冬之际的某个周末,负责前门售票的两位同事杨茂香和叶依娜打电话到我办公室,那天我值班。我刚入职时,那时候美术馆还收门票,所以我们每个部门都要派⼀位同事周末去前台售票,研究部安排的就是新来的我。

时任研究部主任陈湘波、时任办公室副主任徐章、研究部张新英、物理学家杨振宁、办公室叶依娜

当前台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岗位。在小窗口里等着人来买票,⼀整天都有⼀种期待的心情。那天她们电话里说:“前门有几位客人,说要见馆长”。我来到前门,眼前略过⼀张有点眼熟的脸庞,在⼀片夹杂着港式普通话“我们要见馆长”的声音中,温文尔雅的他站了出来说:“我们来参观展览。”

我和他说:“今天是周末,只有值班人员,现在去请馆长,她过来路上也需要⼀点时间”。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那时前台有“嘉宾签到本”,我便和他说:“可不可以请各位先在我们的嘉宾签到本上签个名?”

他答应了,提笔写下“杨振宁”三个字。他写完了,抬起头问我:“你能为我们导览吗?”我手引向⼀楼中央展厅方向,告诉他们,⼀楼展厅是“临时展览”,不需要导览,请他们先简单看⼀眼。“二楼是关山月的常设展厅,是重点参观的内容。我不够专业,我去请我们研究部陈湘波主任来导览。他是中国画家,也是关老的学生。”我说那话时也是在赌陈老师在馆里。

于是我赶紧打了电话,还好陈老师接起电话。“陈老师,杨振宁来了,请快来前门。”他也听明白了。后来,我只记得趁他们看展览,赶紧把在馆加班的同事们都喊下楼拍照,才有了这张满满回忆的照片。

此前,“深圳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关山月美术馆是深圳文化的窗口”,对我来说都是文件上、报纸上的⼀句话而已。经过这件事,我才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所谓“窗口”的意义,也意识到在美术馆工作,需要有足够专业储备。这次历练也让我从“专职读书”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有了要“终身学习”的内在需求。

我觉得,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第⼀份工作所处的职场氛围,所遇见的人,会让毕业生认为“外面的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为什么我那时笃定陈老师在馆,是因为我周末值班时,常会遇见他,他在专业上的精进和以诚待人的品格一直激励我。诸如此类的感动构筑了馆里的工作氛围。它不像职场,更像⼀个大家庭,历任馆长都像大家长,同事之间和乐融融。

美术馆往来有鸿儒,各位老师引领学术,提点晚辈,丰富了我的学识,让我真心热爱这个行业,同时积攒了勇于面对大千世界的能量。我很幸运,⼀毕业就踏入山月美术馆工作,度过11年美好的时光。虽然我已离职8年,关山月美术馆仍然像家⼀样,有回家的温暖。在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之际,我们照中那三件关山月的作品,左起:《山居之二》、《中央大礼堂》、《毛主席故居叶坪》,它们又⼀次出现在这次25周年庆典之“高路入云端:井冈山水之精神形塑与回望”年度学术专题展中展出,大家有空可以预约来看。

借此契机,愿关山月美术馆继续绽放深圳城市文化之光,用人文和艺术温暖更多的人心。同时也祝福发扬这个“窗口之光”而辛勤工作、精心准备展览的“家人们”开心快乐每⼀天。

(原标题《我在关山月美术馆积攒了面向世界的能量》)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