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150件紫砂精品带你走进鲍志强师生的艺术世界
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17-09-06 13:48

一件件造型精美的紫砂艺术作品,造型优美大方、兼备传统与当代的神韵、清晰而不含糊,规范而不随便,在保持应有的仪态中,传达出紫砂的气韵……

从9月5日起在关山月美术馆一楼A、B厅展出“壶蕴芳华——鲍志强师生紫砂艺术作品展”,用150件紫砂艺术精品为鹏城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大餐”,观众可以一观“壶蕴”乾坤,赏紫砂“芳华”。这些作品选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及其三十多位弟子创作的精品,当中既有坚守传统题材与创作的作品,也有赋予传统以创新灵魂的作品。传统与当代如何实现交汇、传统文化是如何得到继承与发扬的,也通过精品一一呈现。

鲍志强作品 天趣

将文化注入紫砂艺术设计

说起宜兴紫砂,可谓名扬海内外。宜兴紫砂是以江苏宜兴独产的紫砂陶土为原料,设计制成以茶具为主要代表的、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无釉细陶。在世界陶艺之林享有盛誉,历史上曾出现过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许多名工巨匠。

鲍志1946年生于宜兴蜀山。作为当代宜兴紫砂陶制作与陶刻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与紫砂很早就结下了很深的缘分。从事紫砂陶艺五十余载,他极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已经成为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曾数十次获国内,国际金奖,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鲍志强

鲍志强此次展出的五十件作品中,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类型丰富,造型曼妙。当中既有紫砂壶、也有挂盘,全面呈现了他对紫砂艺术的理念。

在接受记者采访,鲍志强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让紫砂进一步呈现创新的风貌,与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故乡宜兴不仅滋养着他对的紫砂创作,也不断带给他“灵感”。

宜兴市,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是中国著名陶都。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尤其是“荆溪十景”自古以来,就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在那里留下了赞美的诗篇。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鲍志强来说,他将创新的手法将这些诗文、风景画与紫砂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新的系列——“荆溪十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紫砂壶,壶身比传统的形制大一些,近看会发现有诗文题字,旁边又有山水画,让人印象深刻。

鲍志强介绍说,他将“荆溪十景”的诗文与风景绘制在紫砂壶的壶身,一壶一景,十壶十景,古意盎然的同时,又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让人余味无穷。

鲍志强的作品集紫砂造型设计、制作、陶刻装饰,诗、书、画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注重将文化注入紫砂艺术设计思路,由此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

鲍志强作品 五代诗韵

现代理念融入当代艺术创作

紫砂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要继承发扬,离不开师承关系。优秀的技艺代代相传方能绽放璀璨光华。

鲍志强介绍说,作为全国工艺美术的“重镇”,宜兴的紫砂艺术传承的比较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直在宜兴延续。我坚信,只要每一位紫砂大师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弟子,然后一起抱团,将非常有利于行业发展。”

此次展览就是鲍志强与弟子的一次师生联袂展览。透过这次展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紫砂艺术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更让我们看到“薪火相传”的坚持。

本次展览有两个主题,一个主题是,如何发扬传统,另一个是将现代文化理念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鲍志强师徒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对紫砂艺术的“创新”之处。据他介绍,展出的作品中有85%是原创作品。在题材、造型、表现手法上已经有别于传统,呈现出与当下生活、时代特色紧密相连的艺术特色。

鲍志强作品 雪浪提梁

譬如,在选择题材上,他们注重与当下的文化接轨。在《汉 丝绸之路》这件作品中,壶身突破常规,变成一条条流线型的曲线,宛若丝绸之路上蜿蜒曲折的沙漠线条,给人以新意。

再比如《十二生肖》系列,也是将传统“激活”。把传统文化中,大家熟知的“十二生肖作为紫砂壶的题材,既有了新鲜感,又有传统的意义;《江南园林》的灵感则来自于江南,壶体有江南特有的纹样,旁边假山林立,瞬间让人回到江南精致的园林之中;《秦汉 秦时明月》则大气磅礴,壶身刚性十足,有别于传统的柔美,又别有一番风姿。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