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健行罗湖”活动。
刚刚过去的9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一周年,来自罗湖的130余名政协委员齐聚仙桐体育公园参加“健行罗湖”资助计划徒步竞赛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爱徒步,为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今年资助的公益项目响亮发声。
此次活动由罗湖区政协联合区民政局、区慈善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搭建起政协委员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桥梁,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宣传践行慈善法,同时也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这是一场爱心的扩散、力量的汇聚。希望通过‘健行’活动,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积极行动,唤起更多的爱心义举投身社会公益,努力为寒门学子实现大学梦、疾病患者织密帮扶网、独居老人搭建连心桥,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罗湖区政协主席吴裕中说。
自筹自管规范化程序化运作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开创先河
9月1日8时,位于罗湖区莲塘片区的仙桐体育公园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1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罗湖区政协委员早早地汇集到了这里,清一色的蓝色T恤使活动现场变成了一片“蓝色海洋”。
“竞赛只是形式,重在参与。这次活动聚集了130多名罗湖政协委员,大家齐心协力发挥政协委员集体优势,践行现代公益慈善理念的制度与实践探索,希望能由此树立一个标杆,唤起更多人对慈善公益的关注。”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余锋光表示。
“健行罗湖”活动当天恰逢开学日。罗湖区政协委员肖江明是一位校长,他在主持完开学典礼后风程仆仆地赶来。他表示:“这是罗湖政协委员的一项创新公益,既做了好事,又锻炼了身体,还扩大了影响,必须点赞!”
今年年初,由罗湖政协委员们自主发起、自主管理的全市首个“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在区两会期间亮相成立。该基金主要用于罗湖辖区及罗湖帮扶地区的慈善公益项目,并接受区慈善会的监督和管理。
此举开创了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先河,也得到了罗湖区政协委员的广泛响应,短短半个月内募集的资金超过了过去10年两次募集的资金总和。罗湖听障儿童服务计划成为首个获益项目。为了确保把委员们的善款用好、用实,委员们还成立了基金管委会和执委会,并建章立制,制定出台了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章程》、《议事规则》等4项制度。对每笔款项的发放使用,管委会都要集体讨论、专账管理,定期向委员通报基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委员的监督,务求经得起专业审计和时间考验,初步形成了公益基金使用的规范化、程序化运作。
7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金执委会制定了《“大爱罗湖风雨同舟”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风雨兰”系列活动行动方案》。其中“健行罗湖”资助计划旨在通过挖掘卓越公益慈善项目,撬动罗湖政协委员的“善举”,推动卓越公益慈善项目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善策”,不断提升罗湖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营造罗湖“善城”。通过发布公告、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尽职调查等环节, 智力残疾人就业职业展能计划、贫困妇女创业孵化计划等6个公益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健行罗湖”竞赛环节。罗湖区政协委员吕平表示,“健行罗湖”形式活泼时尚,期待委员们在运动中更好地交流,也能更深入去了解获资助的项目。
创新政协委员履职方式 推动罗湖本土公益价值链打造
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基金有许许多多,罗湖区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则创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慈善公益之路。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胡小军认为,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不仅是一个资助实施优秀公益慈善项目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公益多元协作的平台和机制。“通过这一平台,政协委员能够更为持续和深入参与公益实践,并透过公益慈善的独特视角,对社会需求和社会议题进行更为立体的把握和理解,推动罗湖本土公益价值链的打造。”他认为,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正在呈现出“专业慈善”“战略慈善”和“阳光慈善”的特征。
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高金德表示,虽然基金资助的项目选择十分重要,但区政协充分尊重基金的独立性和委员的主体性,“指导不干预”。在他看来,选择合适的优质的公益项目是承载委员基金的重要载体,但如何让这些项目有持续的生命力更是关键。“参与公益是委员走进群众、走近民生的最佳方式,委员们可以在鲜活的公益实践中发现社会问题,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动社会进步。”
“风雨兰是一种常常在暴风雨后才会绽放开花的植物。这也象征了那些在逆境困苦中不低头笑对人生的人们。”在参与起草了“风雨兰”系列方案的罗湖区政协委员王文晖看来,“健行罗湖”行动还直接回应了目前公益界较为头疼的问题,即公益不是捐了钱就算了,更重要的是项目后续怎么发展。“通过‘健行罗湖’,政协委员需要参与项目的评审、执行以及将来的路演、效果评估。他们是项目的一分子,也会撬动资源帮助项目成长。”
据了解,“健行罗湖”通过“罗湖社会创新空间”等微信公众号发布项目征集以来,社会反响热烈,阅读点击率近3万人次,共有87个公益项目报名评选。负责征集和组织此次公益项目评选的罗湖社会创新空间负责人黄源认为,公益往往面临复杂的社会需求和问题,仅依靠钱不能解决。“而政协委员有能力通过提案推动或完善相关政策,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问题改善。”他表示,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的聚焦点在于项目能否上升到政策层面,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基金的主要特点。
实现精准帮扶凸显现代公益 委员基金打造罗湖政协闪亮品牌
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成立至今,已成为罗湖区五届政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吴裕中认为,基金的成立是罗湖区政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较好实现了委员履职与慈善公益、政协工作与区委区政府工作的对接,也是区政协服务区委区政府振兴发展大局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情怀,也提升了城区的内涵和品质,希望委员基金成为罗湖区政协的一个闪亮品牌。”
2015年,罗湖区曾举办“罗湖区社会组织改革暨大爱罗湖·首届公益慈善项目对接计划”,委员基金也是对此的一个延伸。不但发扬以往政协扎根慈善事业的优良传统,还在形式和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罗湖的“大爱”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罗湖区政协针对辖区需要帮助人群的精准帮扶。
过去,政协做公益的主要方式是委员上门慰问贫困户。如今在罗湖,委员们不仅要为公益项目奔走徒步、摇旗呐喊,还要在后期对项目实施监管、评估,确保项目负责人把资金用在实处,运作公开透明,凸显现代公益理念。而基金的创办和“健行罗湖”计划的落地,也将进一步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
据悉,《“大爱罗湖风雨同舟”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风雨兰”系列活动行动方案》包括“风雨兰”倾情致爱计划、“健行罗湖”资助计划、“集案公益”社案计划及“协未来”公益人才成长计划四项内容。除了“健行罗湖”,“风雨兰”倾情致爱计划是指对罗湖辖区遭遇人生重大困境、急需救助帮扶者,以及对罗湖对口帮扶的陆丰地区贫困户进行慰问关爱;“集案公益”社案计划通过“社案”这一模式,旨在立足罗湖,发挥政协优势,以社会服务问题为导向,链接高端智库资源,探索罗湖社会治理新模式;“协未来”公益人才成长计划则将通过举办系列课程培训及专题论坛等等,打造“委员基金”长期学习成长平台。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