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想这样找工作?有“判”头!
法治日报
2022-05-30 20:40

夏天的风中,

总裹着淡淡离愁。

毕业季说来就来,

做毕设、改论文、找工作……

告别青春,开启新篇。

前方的路虽充满了希望,

但也存在未知的风险。

“走捷径”毕业是否得不偿失?

“入职场”工作哪方面要注意?

如何少走弯路、不迷茫?

这些疑问,

常困扰着面临选择的大学生们。

话不多说,

这就带你从几个

法律问题里寻找答案!

1

毕业设计毫无灵感,

花钱找人代做能行吗?

花钱找人做毕业设计的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违反法律对学术规范的规定。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2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17条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除此之外,找人代做毕业设计也容易产生剽窃、侵犯著作权等方面的纠纷。

2

论文写到焦头烂额,

抄袭一下要担责吗?

抄袭论文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7条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此外,论文属于文字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抄袭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剽窃他人作品的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抄袭原作者作品造成较大影响、使原作者名誉受损还可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除上述行政责任及民事责任以外,以营利为目的剽窃他人文字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3

为找个好工作伪造学历求职,

会有啥后果?

如果为找个好工作,从他人手中购买并使用伪造的学历证书,这种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但如果参与了学历文凭造假过程,伪造了高等院校印章,可能涉嫌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第二款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4

毕业前已签订“三方协议”,

毕业后能“任性”毁约吗?

“三方协议”又叫《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署,明确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该协议形成于劳动关系建立前,具有普通民事合同的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9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毕业生想“任性”毁约,则需按“三方协议”中违约条款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5

用人单位

在签订“三方协议”后毁约,

毕业生如何维权?

一般情况下,“三方协议”中会有关于违约责任的赔偿约定,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赔偿;或直接向学校反映情况,通过校方督促用人单位履约;还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用人单位拒不履约的,毕业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三方协议”中没有约定违约金与违约金计算方法,用人单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毁约,毕业生可以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以此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毁约带给自己的损失。

6

用人单位收取入职押金并规定

“xx时间内离职押金不退”,

这种要求合法吗?

用人单位向员工收取入职押金,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4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如果入职时被用人单位索要入职押金,劳动者可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赔偿损失。

7

用人单位

迟迟不肯签订劳动合同该咋办?

用人单位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且劳动合同有一个月内签订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就是说,单位违反一个月的时间限制,劳动者可以要求从入职第二个月起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补偿;员工在单位工作超过一年的,法律视为单位与员工签订了无固定期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此为依据提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8

入职后关于

试用期的时长、薪资待遇,

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试用期的时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关于试用期的薪资待遇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人生路上无捷径,

每一步都要遵纪守法、脚踏实地。

愿每位同学都能顺利毕业,

手握心仪工作,

奔赴灿烂前程!

编辑 黄彬彬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