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传 | 疾控精英——奔走在南粤大地的流调特战队
南方+
2020-07-15 10:4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各级疾控中心干部职工守初心,担使命,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竭尽全力。

“广东疾控”特别推出“抗疫英雄传”系列推文,为您讲述那些仍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不同战线上的广东疾控人的故事。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疾控精英”——流调特战队

这是一支“神秘”的精英队伍:

他们来自基层,曾在省疾控中心开展一年的“实战”培训。

他们善流调、会检测、懂分析,掌握院感控制、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等技能。

他们平日“潜伏”在全省各地,奔走在基层疾病防控一线,蓄势待发。

他们在抗疫中发挥“敬业 团队 探索 求真”的精神,在南粤大地撑起一道道抗疫防线。

他们就是来自地市、县区的GDFETP(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学员!

且看身怀绝技的他们,如何在抗疫中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基层力量,筑牢全省的防疫大堤!

让我们看看他们走过的路,熬过的夜,洒过的汗水

拨开迷雾、追踪线索——披星戴月做流调

“期间接触过什么人啊?”、“回来的时候乘坐的航班号是多少?”、“最近还有没有去过哪里?”……

流调不仅“烧脑”,同时也“炼体”,算是“内外兼修”。勒得紧紧的N95口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仅仅几分钟,防护服下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呼吸也变得吃力,但他们不能休息!因为,时间不等人,疫情不等人!在疫情高峰期,结束最后一个流调工作时,往往已是凌晨3、4点。

倪锡河在病房中开展流调工作

深夜还在工作的何永辉(右)

科学消杀,控制感染——当好院感防护“守门人”

指导病例家庭、定点隔离场所、医院、卫生院等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如何合理消毒、控制感染风险,都是疾控人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院感防控与消毒指导则是一个连雷达都监测不到的隐形战场。后者主要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在医院或疫点出现疫情传播,意义重大。

刘振华在医院开展院感控制指导

刘振华在医院开展院感控制指导

凌晨三点还在开展工作的陈建千

一声号召、四方响应——

彰显团队力量

这里需要专业力量,集中精力攻克防控难点!

听从指挥,一声号召,已毕业成为基层核心骨干力量的GDFETP成员迅速集结广州、东莞。全省“一盘棋”,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战!

23名往届GDFETP学员,前往广州集结

集结后,学员们立即投入到流调、实验室检测、重点人员样本采集、环境检测、信息分析等工作中去。用最快的速度充实一线力量,最默契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最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流调质量,为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

集体分析研判

整理并分析各类信息

对重点人群进行采样

奔赴现场开展流调

前往病例活动场所开展流调

前往病例活动场所开展流调

开展电话调查

查看视频监控

对密接进行采样并深入病房开展流调

对密接进行采样并深入病房开展流调

全省统一部署,新晋学员蓄势上阵

2019年2月入学的GDFETP-14期学员,已在省疾控中心参训10个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省疾控中心发出“集结令”,迅速充实广东省流调力量,所有学员悉数加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深入防控一线。他们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病房、医院、病例曾出现的场所……疫情调查过程堪比侦探小说。

疫情没有巧合,只有尚未发现的感染途径

住在同一栋楼的两个家庭分别出现病例,但其中一家却没有武汉旅居史或接触史,如何确认他们的感染途径?GDFETP-14期学员翻查每段监控视频发现:首先发病的A家患者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直接用手擤鼻涕并甩在电梯内,后发病的B家成员平时并不注意个人防护,在与病例乘坐电梯的过程中存在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学员们在查看小区监控

看似毫无交集的2个家庭,却在同一天前往C餐厅就餐,他们之间是如何感染的呢?GDFETP-14期学员通宵达旦,先后进行了4次补充调查、核实监控信息,并与中山大学教授合作开展空气传播动力学模拟实验,分析认为首发病例家庭在进餐时可能通过飞沫导致邻桌2个家庭感染,以此查清传播链。

学员们开展现场模拟实验

身怀绝技,助力防控

学员们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满怀绝技,奔走在各疫情防控一线——

还是拎着采样箱奔跑

通通难不倒他们!

查看建筑图纸、与涉外人员交流,通通不在话下!

甄别密接接触者、数据分析、指导复工复产,无不一一“搞掂”!

他们,是无数疾控人的缩影,是疫情防控的精英战士!

他们,传承着疾控人的精神,无声守护着公众健康!

已成功举办15期、累计培训专业技术骨干174人,已成为我省疾控人才培训的“金牌项目”。在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医院感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疾病、亚(残)运会卫生保障、救灾防病等领域的现场处置、监测分析、预警预测、风险评估等各个领域,都有学员忙碌奋斗的身影。

感谢你们,的兄弟姐妹们!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