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深圳市光明红木文化小镇的惜物博物馆,斑驳的柜台,摆满了花色繁多的水晶凉鞋、羊绒线团、衣服纽扣,以及搪瓷盆、梳子、布匹等生活用品.......这些老物件,勾起人们的回忆,引得许多市民前来打卡拍照。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惜物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举办“老供销社”记忆展。据介绍,本次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展期约半年。
此次展览主要采用老展柜、老商品、老年画等打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供销社的场景。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供销社情境。在这里,老一辈们可以重温历史、寻回难忘的供销社记忆,感受时代发展和变迁;年轻一代可以了解父辈生活、品味供销文化。
在超市网购异常繁荣的今天,供销社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可以说是每个地方的“百货商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供销社里能买到吃穿用的一切商品,是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的地方,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卖不出去。小到针线,大到锅碗瓢盆,摆满了吃的、用的、穿的各种商品,一应俱全,供销社对老一辈人老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记忆。
“这是百花牌爽身粉嘛”“老式电视机不是家家都有的”“这种凉鞋我小时候也穿过”……今年63岁的张先生对惜物博物馆内的老物件如数家珍,聊起曾经的岁月,张先生感慨良多。他说,自己在家中排行最小,因而颇受哥哥姐姐疼爱,许多当年稀罕的老物件都用过,“小时候最喜欢和大人到供销社了”。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