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深圳开展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2-05-17 14:45
摘要

深圳市将开展2022年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以此推动深圳市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保值增值投资活动,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决策能力,细化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慈善财产投资活动真正符合合法、安全、有效原则,促进深圳市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深圳市将开展2022年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以此推动深圳市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保值增值投资活动,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决策能力,细化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慈善财产投资活动真正符合合法、安全、有效原则,促进深圳市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检查对象主要是:全市经认定的慈善组织、未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以及省民政厅授权深圳市管理的22家慈善组织(基金会)(以下统称为“慈善组织”)

检查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投资财产的类别。慈善组织用于投资的财产应当限于非限定性资产和在投资期间暂不需要拨付的限定性资产。慈善组织接受的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

2.投资的范围。慈善财产的投资范围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未进行不得进行的投资活动。

3.投资制度。慈善组织开展投资活动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明确以下内容:投资遵循的基本原则;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在投资活动中的相关职责;投资负面清单;重大投资的标准;投资风险管控制度;投资活动中止、终止或者退出机制;违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4.自律机制。慈善组织投资取得的收益是否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慈善组织是否及时回收到期的本金和收益,依法依规及时进行会计核算;慈善组织是否根据投资活动的风险水平以及所能承受的损失程度,合理建立止损机制;慈善组织是否为投资活动建立专项档案,完整保存投资的决策、执行、管理等资料,专项档案的保存时间不少于20年;慈善组织在开展投资活动时有违法违规行为,致使慈善组织财产损失的,相关人员是否承担相应责任;慈善组织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重大投资情况是否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开展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是深圳市规范慈善组织管理、防患化解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和促进深圳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民政局专门成立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专项行动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治理和风险防患机制。市、区民政部门对所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进行全面核查,并建立检查对象名册,组织所属慈善组织自查自纠,并结合实际联合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开展实地检查。对涉嫌可能违法违规的慈善财产投资行为,要求慈善组织就投资活动、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事项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进行约谈;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对不属于民政部门处置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原标题《规范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 深圳开展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