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导致拥堵!如何解开堵局?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针对高新园南区软件产业基地,量身打造一套缓解方案,效果显著!
深圳高新区,位于南山区中部,为滨海大道、沙河西路、南海大道、广深高速围合区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园区内建筑总体约1500万平米,其中办公建筑占比超70%,岗位规模超45万。深圳湾高新园片区日均出行总量超100万人次,其中主要为通勤、商务出行,早晚高峰约占全天出行总量的80%,早高峰系数达到0.45。由于潮汐现象特征明显,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暂未起到主道作用,现有的道路网体系以难以承担如此大规模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整个高新区内部、对外道路高峰期处于拥堵状态,呈现内滞外堵的态势。
分析:三大原因导致拥堵
软件产业基地位于高新园南区,共有18栋高层楼宇,总建筑面积高达62万平方米。片区内部均为高密度办公区,片区车辆出行时间较为集中且高峰期需求量较大,海天一路、海天二路等内部路段拥堵严重。
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大原因导致软件产业基地拥堵。
▲高峰期车流量大拥堵问题严重
原因一:沿线车行出入口密集,人车、车车交织严重。海天一路、海天二路沿线开口共12个(高新南九道西段出入口平均间距仅67米),且车辆进出基本为全转向组织,车流交织严重(冲突点达48个),影响路段通行效率。海学路-海天一路交叉口、腾讯滨海大厦B出入口车流之间以及车辆与过街行人交织严重,车辆驶入效率极低。
原因二:路边违停、上下客频繁,挤占路段通行空间。由于片区停车位缺口较大,导致路边占道违停现象较突出,加之出租车、网约车出行需求大,车辆随意停靠上下客,影响路段通行,引发短时拥堵。
原因三:滨海之窗”北侧临时站影响片区对外集散。站点与海天二路-高新南九道交叉口间距短(约14米),公交车辆进站排队容易倒灌至交叉口,阻碍其他方向车辆通行,影响片区对外集散效率。
破题:简化片区进出交通,单向交通组织显示威力
为做好市民关注的民生实事,有效解决软件产业基地交通拥堵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在区主要领导做出的相关工作安排下,协同区交警大队、粤海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聘请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的专业交通咨询团队,充分吸取区人大代表的相关建议,共同研定并实施了软件产业基地周边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据介绍,单向交通组织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对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通畅,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充分挖掘道路交通潜力、均衡路网流量,最终实现交通流安全运行的一种交通管理措施。目前,利用单向交通组织形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广泛应用,有效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
▲交通缓解方案示意图
方案主要对海天一路、海天二路实行了单向交通组织,简化片区进出交通,车流冲突点由改善前的48个减至4个,有效解决车流交织问题,从而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同时,辅以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沿线简单设置即停即走泊位,规范车辆上下客秩序,完善安装交通指示牌44块,有效引导车辆通行。
方案已于6月16日正式施行。根据近一周早晚高峰的不间断监测,片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极大改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由7.2下降至5.6。一是海天一路和海天二路通行能力提高近1倍,路段通行效率提升20%-50%;二是交叉口延误显著下降,高新南九道沿线交叉口行车延误下降了20%-30%;三是净化并释放道路空间,行人安全、临时停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总体上来讲,实施效果基本能够达到预期。近期,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将继续协同交警部门,完善行人过街、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等,并推进海云路-滨海大道等对外进出节点改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片区进出效率。
▲效果明显,交通变得通畅了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将充分吸取本次软件产业园基地单行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经验,在高新园片区内多个区域陆续推进单向交通组织优化调整方案,深入挖潜道路资源,均衡路网流量,实现交通流安全运行的同时,进一步缓解高新园片区交通拥堵问题。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