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聚焦数字经济: “给房给地不如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2022-04-10 23:14

10日晚,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11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围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林洁,市领导黄敏、郑红波、王宏彬,市政协秘书长梁增昌参加会议。

给科研经费不如给“首台套”费用

去年1月4日,《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发布,提出到2023年,深圳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突破1900亿元,年均增速6.5%。

市政协经济界委员厉伟发言时认为,云、AI等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创新以及应用都需要从早期培育,要进一步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深圳有必要从科研阶段和早期创业阶段下手培育。

厉伟建议,要建设AI大装置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比如,落地在上海的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极大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成本,让AI落地摆脱人力密集的状态。基于此,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规模化生产和赋能,全面解决城市管理智能化、商业服务智能化和个人生活智能化过程中的各种长尾应用需求,打通AI落地的商业化价值闭环,进而构建基于物理空间的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深圳也应支持建设此类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厉伟说。

同时,要增加市场开放,吸引项目落地。厉伟认为,吸引优质项目的要素不仅是资金投入,许多优质科技项目更看重后期市场开拓方面服务。“吸引项目落地,给科研经费,不如给‘首台套’费用,给房给地不如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运用立体化思路招商。”厉伟说。

让传统制造业企业“愿意转、学会转、转得起”

“数以万计的中小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愿转、不会转、转不起’已经成为了高质量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痛点。”市政协民建界别委员王志毅发言时直指痛点。

王志毅建议,要营造生态,构建数字化转型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具体包括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构建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为主体、若干细分领域数字化转型分中心为根系的创新中心网络,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生态体系,协同打造数字生态发展共同体,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解决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基础问题。

同时,打造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构建产业链数据“云”平台,打破数据孤岛,让“分散”的数据“聚合”起来、让“聚合”的数据“流动”起来、让“流动”的数据“鲜活”起来。

其次,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激活数据潜能并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等,提升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的赋能、赋值、赋智价值。

构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环境

市政协经济界委员、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陈清州结合自己的企业运营实际,给出了国际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我认识到企业的To B数字化营销转型,对国际化经营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陈清洲观察到,很多公司建立了新的营销业务模型,并使用多种数字化手段进行支持。比如,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平台CRM;高效、智能的产品平台PLM、CPQ、ERP;全客户接触点的价值内容官网、APP等。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营销转型主要为了达到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精准营销、提升运营效率等目标。

陈清洲也坦承,企业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挑战。比如,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国产软件能力不足,使得很多企业涉及官网、数字资产管理、营销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软件都是国外软件厂商的平台。其次,企业上云会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但同时也给企业数据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成本的过程,要求企业保持战略定力,能够在坚持长期主义前提下不断进行投入。

陈清州建议,深圳要构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环境,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比如,大力支持相关国产软件的开发,使中国的国际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更多地选择来自中国本土的软件和平台。深圳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还可以融合深圳较为发达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充分发挥深圳现有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优势。

(原标题《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聚焦数字经济  “给房给地不如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