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见 | 由新高考语文试卷想到一门清华必修课
读特记者 李跃
2020-07-10 14:18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罕见地出现了10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

这也是新高考语文试卷首次亮相,亮点颇多。引人注目的是,其作文试题出现了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

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变化。

大约是两年前,清华大学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叫“写作与沟通”的必修课程。为什么要开这样一门课呢?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如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乃至不会写会议纪要等。这样的能力培养,在中小学阶段被忽略了。

事实上,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应用写作非常重要。目前,我们教中小学生写作文,着重于让孩子如何学会将文章写漂亮,学会抒情,学会使用一些优美的句子,使整个文章看起来花团锦簇。

这当然没错,但它不应成为重点。毕竟,对多数人而言,学习语文并不是要成为作家,而是启蒙心智,训练逻辑思维,熟悉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它将在未来的很多场合派上用场。

不要轻看应用文。以“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为例,要写好这样的主持词,需要较强的材料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宏观与局部的把控能力等,文采倒在其次。

相比我们经常出现的“万金油”式可以套作的作文题,一些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家,其做法是,给中小学生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材料、去论证并形成观点。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于专业知识来讲,有探索辨伪的精神,于写作来讲,掌控行文的全局感会很强。

无论是清华大学面向新生开设“写作与沟通”的必修课程,还是新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新的应用文写作形式,都体现了一种务实倾向。进一步说,提高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不仅仅关乎写作,也关乎成长的丰富与完整。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

(作者:读特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