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大鹏新区“行知科普 游学大鹏”活动之“海洋生物与保护”主题课,走进了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和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新区40多名中学生代表,一起认识大亚湾的贝类朋友,探问海洋渔业科学养殖、海洋垃圾与人类餐桌安全的关系,了解新区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加强海洋知识和保护意识教育。
当天上午,同学们来到水产研究所,参观了贝壳标本室。这里陈列着约242种贝壳标本,这些标本图片被编入了《大亚湾水生贝类彩色图谱》一书中。课堂上,研究所水产专家告诉学生们,为改善深圳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家”,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试验基地联合深圳水产渔业服务站,已在南澳的杨梅坑、鹅公湾等海域进行了人工鱼礁试验。一位研究斑节对虾育苗的专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对30厘米长的种虾。他告诉同学们,“这么大的母虾一次能产生上百万个虾宝宝!”
当天下午,同学们又来到海洋生物产业园。在一个海洋生物养殖车间里,大家见到了传说中的“海葡萄”,还品尝了这种在日本被称"长寿藻"的天然健康食品。同学们了解到,海葡萄学名长茎葡萄蕨藻。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极具有保健功能。目前,该生物公司研发了“海葡萄”的养殖技术,在东涌等进行产业化的海水养殖,让这种稀有的"长寿藻"从深海走向百姓餐桌。
“游学课堂”的最后一课在龙歧湾海滩举行。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沙滩上收集了塑料袋、泡沫快餐盒、饮料罐、渔网、浮标和玻璃瓶等垃圾。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些无法降解的垃圾碎片或微粒,被鱼吃下后,或许最终回到我们的餐桌上。”南澳中学学生黄翠莹表示,爱护海洋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每个深圳人都要行动起来,共同维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