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战疫“尖刀连”驻点制造大厂封管控区近半个月
南方日报
2022-03-27 08:42

“疫情发生以来,松山湖专班组进驻企业,跟我们一起通宵达旦、同吃同住,解决人员生活保障等问题,感谢党培养的好干部!”最近,东莞松山湖某大型制造企业负责人在网上发布的一段话,引来一片点赞。

3月10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松山湖,随后这家有着近8000名员工的企业陆续出现多个新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企业区域陆续调整为封管控区。

在流调摸排数据暂不清晰、疫情病例存在集中爆发风险的严峻形势下,11日起,一支由松山湖党工委、管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专班队伍火速进驻封管控区,直面狡猾多变的奥密克戎病毒,开始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拉力赛。

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透露,东莞等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在驻企战疫14天后,这支战疫“尖刀连”距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进驻一周没换衣服

3月17日,走进该企业封管控区内,以往车水马龙的园区变得人声寂寥,唯有企业管理人员、专班组和医疗人员在奔走,不时有运餐车、垃圾清运车经过。封管控区内共有8栋宿舍,里面安顿近8000名重点人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加之隔离人员众多,促使封管控区疫情防控压力倍增。

3月11日上午,东莞松山湖10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第一时间进驻封管控区,协调开展人员管控、人员转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关键环节工作和重点任务。

“说实在,开始肯定有些害怕,但封管控区防疫事关重大,我们作为党员,肯定要冲锋在前,担起责任。”专班组队员梁锦明说。

由于时间仓促,专班组成员大都没有带上必备的内衣、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进驻封管控区一周后,我的衣服、裤子还是没换。”但专班组负责人朱沃强没有时间考虑这个事情,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保障做好近8000人的配餐工作。

“人实在太多了。”来到疫情一线,让梁锦明最为担心的,主要是送餐时间不够。“头几天,我们经常早上7点多开始配送,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

起初,封管控区配餐由食堂提供,供应效率较低,专班组随后紧急协调松山湖供应商、东莞大型供餐公司,从封控区外配送餐食做好员工配餐供应,每栋楼安排专人负责送餐,提高送餐效率和用餐体验。

随着餐食的准时供应,配餐过程变得有序起来。“我们这群人没有疫情防控的专业知识,没做过多准备就来打这场仗。从吃饭大事到日常小事,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答案。”朱沃强说。

火速转移近四千名重点人员

3月11日,该企业逐步调整为封管控区,但这里并没有因此变成“孤岛”。3月13日,该封管控区物资保障组成立,担当起了专班组对外沟通联络的“传声筒”。每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向封管控区输入。

在封管控区内外,一场场心手相牵的疫情防控接力赛正在连续上演。

3月15日,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调派相关车辆,除密接人员外,将企业部分人员转运到相关集中隔离场所,降低人员密集带来的传播风险。

当天,密密麻麻的运转巴士在封管控区门前排列,一眼望不到尽头。“在转运人员上车前,我们就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集聚风险。”梁锦明表示,转运人员以每个楼层为一个单位,每次不超过100人。隔离人员需佩戴N95口罩,相互间隔一米排队。

封管控区外,物资保障组与运转车辆人员、转移酒店单位进行紧密沟通,松山湖疫情防控指挥部也调动人手组成支援小队,全力配合人员转运。

转运工作从15日早上7点,持续到次日中午12点。转运那天的经历,朱沃强记忆犹新。“当天,大家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为了小心细致地把非密接人员安全转移。”

截至3月16日,封管控区顺利完成转运任务,3948名重点人员安全有序转出到相关区域,随后几天,陆续有更多人员被安全转移。

封管控区里的“万金油”

从人员摸查、核酸检测,到配餐供应、楼栋管理……专班组与工作人员、志愿者的行程填满了各项任务,高强度连轴转成为了日常。

3月的松山湖,白天天气已接近高温。阳光下,专班组、企业人员往往一晒就是几个小时,身体被汗水一遍遍浸透。粗看梁锦明的颈背,可以看出晒伤脱皮的痕迹。而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专班组每位队员声音听起来都略带沙哑。

为建立人员管控的工作机制,专班组推行了疫情防控的“双楼长制”,由管委会、企业人员分别担任楼长,负责一栋楼的协调对接。

3月25日至26日,松山湖台科片区相关区域陆续解除封控管理。

松山湖战疫“尖刀连”用义无反顾的“逆行”,连续奋战近半个月时间,推动封管控区疫情防控工作步入正轨。

(原标题《东莞松山湖:战疫“尖刀连”驻点制造大厂封管控区近半个月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