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图片大赛颁奖啦! 来听大咖讲述精彩故事

读特记者 杨媚/文 胡蕾/图
2017-08-27 16:01
摘要

如以《帕米尔雄鹰——“最美邮递员”图尔迪拜克·艾力普》获奖的王顺利,就用镜头记录了新疆乡村邮递员图尔迪拜克的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夜幕下闪耀着奇异色彩的《五彩港湾》,列车在山桃花丛中穿行的《花海游“龙”》;捕捉下来深建设者坐上返乡客车时喜悦之情的《温暖回家》,记录了驻守在祖国最北端武警边防官兵冒着严寒拉练的《冷》……

媒体关注获得簕杜鹃大奖深圳特区报记者岑志利的摄影作品《温暖回家》。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7周年的明媚日子里,“中国梦·中国故事”——首届中国图片大赛颁奖典礼暨典藏作品展开幕式在莲花山下的关山月美术馆举行。8月26日-9月4日,这一作品展将持续为深圳观众呈现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视觉盛宴。

市民参观中国图片大赛。

本届大赛由新华社、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新华社中国图片社、深圳市委宣传部、学习出版社、中国国史学会联合主办。在开幕式上,记者也在现场采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在讲述镜头背后的创作故事时,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同一条经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中国梦”点燃胸中激情。

首创“图片大赛”,强调社会意义

充满动感的高速列车在白色的山桃花海中呈S型穿行,驶向春天的快车让满满的春意跃然而出——获本次大赛经济类一等奖的《花海游“龙”》,给在场专家和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获奖作品展获得经济类典藏金奖的作品《花海游“龙”》,作者李志明。

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杨冬权这样点评:“构图巧妙、画面唯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这列‘中国龙’象征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前进,代表着举世闻名的中国速度。列车周围的似锦繁花既反映了美丽中国的良好生态,也象征着中国的前程似锦、春光无限。”

这幅作品出自北京63岁的摄影爱好者李志明之手。他原来是北京一家国营工厂的工人,退休后才开始迷上摄影。“这是今年春天的早晨在居庸关拍摄的。这是通往延庆的S2线,非常美,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到那里搞创作。我想拍个不一样的,于是带着脚架跑到山顶,用慢门拍出来的列车就像一条游龙,终于达到了我想要的意境。”

像李志明这样的摄影爱好者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和专业摄影师一起,为本次图片大赛带来了3万多张投稿作品,多维、立体地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共圆“中国梦”的精彩故事。其中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最新建设成就,又表现了人民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和精神内涵。

市民参观中国图片大赛。

杨冬权说,此次大赛首创了“图片大赛”的概念。“图片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照片,此次评奖强调摄影作品的社会意义,并要契合‘中国梦’主题。评选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大赛具有开创性、纪念性和代表性。”

记录“深圳故事”,《奋进深圳》获评委会大奖

7名优秀摄影师刘勇基、欧岳琦、李新旺、岑志利、周树南、刘伯良、韩墨组队参赛,凭借《奋进深圳》组稿一举夺得含金量最高的评委会大奖“簕杜鹃奖”。在这组图片中,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深圳这座城市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从前海、蛇口港的璀璨夜景,关爱行动、读书月的温暖记忆,“一带一路”音乐季、深圳设计周的首开先河,到动感“彩跑”寓意的炫彩未来……每一个画面都让“深圳故事”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这7位摄影师,有的是长期奋斗于新闻采访一线的资深摄影记者,有的是坚持记录特区发展每一个坚实脚步的摄影发烧友,他们共同的初衷是对深圳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

其中,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副主任岑志利的《温暖回家》,捕捉了来深建设者坐上返乡客车后的一张张笑脸。“这是2016年春节前夕,我采访深圳关爱行动时在银湖汽车站拍摄的。当时深圳有关部门共为500余名来深建设者免费赠送了当天的返乡车票,这列长途大巴上的来深建设者举着市领导送上的新春慰问品,对着镜头露出由衷的笑容。从第一届深圳关爱行动开始我就一直跟踪报道,纸袋上‘回家’两个大字,让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有了深沉的力量。”

获得簕杜鹃大奖的深圳商报摄影记者韩墨接受媒体采访。 

深圳商报摄影记者韩墨的《首届深圳设计周》和《一带一路音乐季》两组同时获奖,“中国好设计”充满未来感的灯光以及波兰爵士乐队活泼的演出现场,极具感染力。这位一直坚守在深圳文化新闻报道领域的摄影记者,见证了城市文化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这两项都是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今年新创的品牌活动,深圳文化发展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我身在其中、乐在其中。”

还有李新旺的《五彩港湾》,用航拍手法捕捉了夜幕下蛇口港摄人心魄的色彩之美;刘伯良的《炫彩未来》,记录下深圳首届“彩色跑”这场新潮的城市狂欢,画面中每个人身上的汗水和雨水与彩色粉末混合在一起,忘我的笑容展现了这座青春之城年轻一代饱满的精神风貌。

“我会一直记录下去,用镜头见证深圳的城市变迁!”李新旺的感言代表了这些“深圳故事”记录者的心声。

视觉盛宴接地气、正能量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大咖云集深圳,以这场视觉盛宴为特区送上了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在展览中,一个个鲜活人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让不少观众驻足细品。 

如以《帕米尔雄鹰——“最美邮递员”图尔迪拜克·艾力普》获奖的王顺利,就用镜头记录了新疆乡村邮递员图尔迪拜克的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为了让牧民及时收到邮件,即使遇到雪崩和塌方,图尔迪拜克也从来没有退缩过。褚福超的《冷》则深入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捕捉到了冒着零下35摄氏度严寒进行徒步拉练的一位武警的脸部特写,他的帽子、面罩手套上都凝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让人动容。

获得人物类典藏金奖的作品《冷》,作者储福超。

此次获奖,王顺利感慨:“我们幸运地成为了这次图片大赛的获奖者、受益者和传播者。我们通过手中的相机踊跃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批接地气、正能量的优秀摄影作品。我们一定会记住深圳这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城市,在这里,摄影无处不在!”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杨媚/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