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深圳经济特区今天迎来37周岁生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5年来,深圳前行的铿锵步伐,踏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雄浑乐章中的激越强音。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合乎深圳发展逻辑的正确抉择。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深圳成为经济体量的“超级城市”。率先发展,也因此率先遭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成长的烦恼”,率先感受看病难、交通挤等“大城市病”。为此,深圳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镌刻进新里程,推动城市发展进入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轨道。5年来,深圳大力构建低成本、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使创新成为企业和个人内在需求,从而使深圳成为自发性创新的代表;着力扶正城市西重东轻的格局,瞄准违建、河流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打响攻坚战,解决社会发展与经济规模不协、城市治理与城市地位失调等发展难题;坚决采取节能减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交通等手段,推动“气质”逐渐提升,绿色发展成效引人瞩目;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提升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出超常规措施弥补民生短板,让共享普惠、公平可及成为深圳发展的底色。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圳经济特区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改革闯入“深水区”,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切身体会到“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的深圳,5年来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实践作答着“全面”和“深化”的内涵。一口气出台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等三大重磅政策,率先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商事登记模式一再优化,呼应着政府放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的改革进程;司法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一大批改革连年力推,并取得叫得响、推得开的改革经验,见证了特区改革力度之大、程度之深。
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积淀起深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奉法为圭臬,是减小改革成本、确保发展蹄疾步稳的“法宝”。5年来,深圳善用立法权,大智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等法规与改革共生、耦合;推进司法公正,启动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法官职业化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设立深圳国际仲裁院等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以法治浸润市民生活、涵养公共文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到率先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市”,深圳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城市依法而治、循法而进。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市民对诗意环境的新期待。市民对生态文明的期盼渐高,而物质基础雄厚的深圳也理当有更高追求,交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答卷。从2012年灰霾天数上升,到今天随手可拍“深圳蓝”,主要得益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革故鼎新。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塑造“绿色政绩观”;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坚守“绿线”寸步不让;开全国先河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用市场机制力量守护清朗天空;生态环境法治监管体制、生态补偿与资源有偿使用体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铺开,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持续扩大。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深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特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反腐不留死角,“巨贪”“硕鼠”一起打,彰显从严治党的威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风正、民心顺,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特区撷取惊艳世界的发展成果。
眺望前路,我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召唤着我们,“率先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激励着我们。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深圳人当只争朝夕,风雨兼程,奋力实现伟大目标。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我们指明了前路。刚刚闭幕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打造“六个先行区”、开展“十大行动”,就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河流治理、医疗改善等短板亟待补齐,基础科研、教育体系等方面弱项需要做强。深圳人居高思危,保持清醒!
走过37载春秋,我们再度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尖兵,再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是深圳经济特区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特区人要勠力同心、奋发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