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的牌子少了 书记的腰杆直了

读特记者 杨丽萍 文/图
2017-08-25 19:48
摘要

不少社区群众也是只知道管具体事情的社区工作站站长,反而不知道社区党委书记。

 8月25日,第二场深圳市社区党委书记论坛举行。

2015年12月,深圳开始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标准化建设给社区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在25日下午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行的第二场社区党委书记论坛上,南山区南山街道荔芳社区党委书记陈健云、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北社区党委书记江晓锋、坪山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党委书记黄国华走上论坛开讲“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

 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北社区党委书记江晓锋

“党建标准化建设给社区带来的最直观的一个变化是门上挂的牌子少了。”80后书记江晓锋快人快语,他说,标准化建设前,我粗略算了一下挂在社区门上的各机构的牌子一共有27块,现在按标准化的规定,只挂了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站3块牌子。

 南山区南山街道荔芳社区党委书记陈健云

陈健云颇为赞同,她说,标准化前自己的社区挂了36块牌子,挂得自己看了都头疼,因为看过去都是牌子,但现在牌子少了,居民来办事看起来也清爽多了。

 坪山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党委书记黄国华

虽然牌子少了,但书记们认为还要给社区进一步减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黄国华说,现在社区的临时任务还是很多,经常上面打来一个电话就会下来一个任务,所以我觉得标准化建设中提出的社区事务准入机制要严格落实,即未经区级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同意的,不得向社区下达或转移工作任务。

推行党建标准化之前,深圳很多社区党委书记都是身兼党组织书记、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三职, 而且工作站面临诸多检查考核,有些还是一票否决,因此主要时间精力都扑在工作站,弱化了党委的领导,加上待遇、身份等问题,导致在社区工作岗位中,本应是领导核心地位的党委书记这个位置却有点“边缘化”,在部分社区甚至存在股份公司“董事长”抢着当、工作站“站长”愿意当、社区党委“书记”不想当的问题;不少社区群众也是只知道管具体事情的社区工作站站长,反而不知道社区党委书记。推行党建标准化后,全面强化了社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作用,赋予社区党委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等“四项权力”。

“推行党建标准化后,社区党委书记的腰杆更直了。以前群众见到我们叫‘站长’和‘主任’,现在都叫‘书记’了。”陈健云说,以前党建工作总觉得很虚,没有抓手,而党建标准化明确了100多项工作标准,仿如夜航中的一座灯塔, 给社区党建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给社区罗列了一份党建“说明书”。通过标准化建设,特别是民生微实事的实施、社区党建经费的落实等措施,突出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现在干工作腰杆更直了,可以放开手脚干工作,真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谱新章”。

除了干工作腰杆更直了,让书记们有获得感的还有待遇。在推行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中,深圳提高了社区党委书记的待遇,对社区党委书记实行事业岗位和待遇。黄国华说,以前社区党委书记的待遇千差万别,不同的区有不同的规定。现在不仅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每月工资至少增加了4000元。

据了解,目前全市645个社区共有202个社区被评定为第一批达标社区,力争到今年底90%左右的社区实现达标。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