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54期:又到暮春,又念兰亭
2022-03-20 08:43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曾晓剑拍摄



又到暮春,又念兰亭

START OF SPRING

作者 李一方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天,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记此次雅集,即作《兰亭集序》。



朗读者:曾兄

录音:李奕鑫

音乐编辑、技术处理:邬运河

录音时间:2018年3月

段兆泓拍摄

《兰亭集序》

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段兆泓拍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春到兰亭

潘之江

聆听曾兄朗诵《兰亭序》,想着又是春天到来了。春天,生机勃发,万物复苏,是春分后的一个美丽时节。

我是1977年参加高考时才接触到《兰亭序》。王羲之的这篇文章,写于农历三月的江南绍兴,但他并没有用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万紫千红的春色和自然环境,而是谈论了更为深层的人生话题。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 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兰亭序》这篇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兰亭序》中的一些内容,其实是对生命的许多思考,体现了一个人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还说到了植物的灭与生。茫茫寰宇,任何生命,死是常理,生是真理。

《兰亭序》的出现,与魏晋士人的文化选择与价值追寻非常相关。我一直认为,魏晋的风度和风骨是值得文人学习和赞赏的。现在有人把当下文化人群分成三类:文人、学人、士人。所谓的文人是以文化换取荣耀的低等级文化人,他们是实用主义墙头草,被世人所不屑。学人是有真学问的文化人,一般不阿谀奉承,总是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谦谦君子。士人是有真风骨的更高层面的文化人,不多。其基本特征有:真诚、清澈、慷慨、坚毅、骄傲、浪漫、孤寂,鄙视权贵和仁人之心。把士人说具体一点就是,有开阔独立的精神、自由深邃的思想、高贵雅致的风姿、闲适自然的情怀、任性风趣的人格和清峻洒脱的气度。这些不成文的标准,你可以用来衡量你所认识的文化人,他们属于那一类。


段兆泓拍摄

千百年来,《兰亭序》很多人只知道书法的作用,而忽略了其思想的价值,这是很可惜的。我想在当下我国众多的书法家中,没有临摹过《兰亭序》的是少而又少,但能读懂它的恐怕为数不多,真是有一点“买椟还珠,虽多奚益?”的味道。我多么希望新一代学习书法的人群,首先应该从读懂、听懂、理解《兰亭序》开始。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

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浙江绍兴人,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先后任898频率总监、深圳广电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深圳《市民周报》社长、总编辑, 深圳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文字交响乐、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研究和讲习。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