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假冒伪劣产品贴上商标,摇身一变成为品牌产品出售;在本应烹调美食的厨房,食材的选择却可能存在猫腻;看似新兴的产业,也可能暗藏灰黑产业链……在深圳警队,有一柄“利剑”专斩利欲熏心的“黑手”,打假治劣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特区卫士》推出特辑,讲述“打假”一线民警背后的故事。
沿着东部华侨城景区无名山路前行,深圳市公安局盐田分局三洲田派出所出现在山林里。27平方公里的辖区满是苍翠,辖区常住人口也仅有2000多人,“打假”似乎和这个派出所联系不大。然而,三洲田派出所面朝盐田港,时有“打假”线索传来。
3月9日,三洲田派出所来了5名实习生。该所民警周化忙着给实习生们进行岗前培训和安排宿舍。山里远离城市烟火,警力也少了许多,“全能民警”周化一个人肩负着多个岗位的职责:实习生管理、后勤保障、值班接处警、办案区管理……当然,还有案件的研判和侦办。“我要详细说完我的工作内容,肯定要很久。”周化笑言。
2019年来到三洲田派出所后,虽然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等常设部门经历更名,但周化基本每个岗位都干过。在案件办理队时,周化自己当侦查员、法制员,自己当研判分析师,还负责内勤B角。他把一个个难案办了下来。
报关员李某将大量涉嫌侵犯知名品牌知识产权的路由器出口销往海外。海关部门查验发现,这些路由器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于是将线索移交给深圳盐田警方。根据线索,周化立即锁定报关员李某和某报关公司。可一调查才知,李某虽是这批货物的报关员,却不清楚货物的寄件人,仅有线索是几张网购截图,侦查工作一度停顿。
循着李某这条线索深挖,周化发现李某所在的报关公司没有资质,可李某想赚这笔提成,于是又将生意介绍给另一家报关公司,想从中分一杯羹。然而,李某和报关公司都不清楚寄件人是谁。在检查李某的邮件往来记录时,周化发现猫腻。这批假货的出口,李某和国内的阿平、阿林(化名)和国外的奥卡(化名)有过对接。
在邮件中,阿平、阿林自称是奥卡的朋友,为掩人耳目而使用外国人名,还用英语和李某交流,营造发货方、收货方都是同一方的假象。“李某想当然地认为阿平、阿林也是外国人,但他们露了馅。”周化说,这两名男子使用的是“中式英语”,语法不规范,可能用了翻译软件。
顺着这条线索深挖,在其他警力配合下,阿平、阿林在东莞的窝点被成功锁定。二人将外地发来的二手路由器进行改装、篡改代码做成自家“产品”,而外观上的商标仍使用原知名品牌商标,试图傍名牌外销海外。
“经过研判这个案件,我才知道软件代码要修改一定比例才算侵犯知识产权。”周化表示,该案前前后后研判了3个月,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研判时还第一次对着英文邮件来研究,遇到不懂的语法,还向多次向英语专业的妻子请教,在妻子支援下才最终判定嫌疑人母语可能是汉语。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周化:出口货物藏猫腻,“全能民警”辨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