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藏民阿妈扎扎不幸被重物砸伤,幸亏深圳援藏医生及时实施手术而脱离险境;英语基础不好的察隅中学学生明明杨,因为深圳支教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成绩大幅提升;夏尼村猕猴桃因今春一场大雪遭受重创,深圳光明新区及时出资援建种植基地,令这里充满生机……
越来越多因病致贫的藏族同胞得到救治,越来越多的贫困百姓有了“自我造血”能力,越来越多的深圳人伸出援手加入援藏行列。
比青藏高原更高的是梦想,比雪域风景更美的是人心。
本报大局西藏报道组在察隅采访期间发现,作为一个团队,深圳援藏工作组就像一根火柴,用爱的催化剂轻轻一擦,一下就点燃了深圳这座城市的爱心力量。
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常务副书记兼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欣慰地告诉记者,仅一年,在深圳援藏工作组穿针引线下,全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及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筹集8000多万元计划外援藏资金,投入到受援地教育、医疗及民生项目中。
深圳“门巴”医者仁心组团式帮扶
察隅县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431户616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看病难、因病致贫成了脱贫的一只“拦路虎”。由于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很多危重病人只能送往500多公里外的林芝市。十几个小时的山路,蜿蜒崎岖,落石频发,有些重病患者甚至因此耽误治疗。
“医疗卫生状况真让人揪心、痛心。”察隅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龙亮告诉记者,当地医疗人才捉襟见肘,全县每千人医生仅1.1人,远低于西藏自治区每千人医生4.3人的平均水平。由于缺医少药、科室不全,白内障在这里都成了疑难杂症,新生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
深圳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察隅后,首站就到县中心卫生院调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精准“医疗扶贫”。在深圳市卫计委、宝安区政府、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等大力支持下,多批由各学科医生组成的“组团式”医疗队先后进驻察隅。
一辆辆“健康直通车”先后开往察隅。去年,广东团省委、深圳团市委组织医疗志愿者到察隅服务,“健康直通车”首次驶进察隅,共接诊病患386人次,进行手术5台,发放价值3.5万元药品,让4名重度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支援察隅卫生事业。胡雪松及姜世平教授,为察隅县乡镇卫生院捐赠15万元工作经费,并为3名骨科患者行手术;深圳丁敏女士捐赠20余万元用于建设察隅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北京赛德阳光口腔医院集团医生前往察隅义诊……
深圳援藏干部、察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乐辉告诉记者,深圳援藏工作组继续联系协调深圳市卫生机构,力争让“组团式医疗”扶贫常态化,选派更多当地亟需的医疗专家前往察隅,让更多病患受益。
“手拉手”教育助学带去先进理念
前不久,红岭教育集团选派汪明权等7名优秀教师赴西藏支教察隅中学,在半个月内,优质的课堂教学频获藏区师生“点赞”。
这只是深圳教育援藏的一个缩影。去年,深圳团市委的“募师支教”计划,从深圳招募语文、物理、英语、化学等学科6名教师志愿者,到察隅县中学支教。6名教师半年的支教,为察隅中学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很多孩子成绩大幅提高。今年9月,深圳“募师支教”计划中,又有6名教师前往察隅继续支教。
深圳援藏工作组副组长、察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梁中原告诉记者,在国家各级政府直接加大投入下,察隅学校基建教学楼等硬件设施近年来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察隅地处偏远,教师待遇比林芝市其他县区要差,留不住人才,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面对现状,深圳援藏工作组主动出击,协调社会各界投身到教育援藏行列,为爱心企业、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搭建公益平台,帮助贫困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因学致贫问题。目前,深圳市百合控股集团出资30万元成立“旺才助学金”用于教育精准扶贫,计划连续3年每年帮助15户“因学致贫”户脱贫;深圳市酷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藏族学生捐赠衣物800余件、价值10万余元;深圳慈善会为贫困学生筹集80万助学帮困资金;福田区城管局、深圳华星光电和南山区工商联爱心企业支持察隅农场助学帮困,累计支持资金60万元……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手拉手”结对帮扶,令教育援藏基础更牢。顾东忠说,要切实解决察隅教育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当地教师、学生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久受益,必须使教育对口支援资金和工作成为推进察隅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补充力量。
察隅县城。
筹措资金投向民生项目
察隅农场以养殖业、种植业、土地和物业租赁以及小水电为主,面临着“三多”、“五少”发展困境:高山泥石流塌方多、生活区停水停电多、宿舍房间苍蝇蚊子昆虫多;缺少年轻干部人才、缺少对外沟通交流、缺少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技术、缺少农产品市场推广渠道、缺少现代化办公设施。
筑巢引凤,招商引智。在深圳援藏工作组协调下,深圳农科集团与察隅农场签订3项协议。其中,农科集团出资并派技术人支持农场铁皮石斛种植项目,产品统一由农科集团收购销往深圳市场;农科集团每年以市场价格收购农场生产的花生,帮助拓宽农场花生的销售渠道,农场每年因此可增收约20万元。
争取到的每一笔计划外援藏资金,都用在精准扶贫的民生项目上。光明新区投入1980万元支持察隅县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汽修“一条街”,提供技能培训和80个就业岗位;南山区、华侨城集团共同合作开发建设林芝市国际汽车酒店,作为支持察隅县异地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收益部分帮助察隅县精准脱贫;宝安区出资5000万元,用于察隅县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
阳光千里万里,援藏前溪后溪。目前,深圳与察隅两地干部交流、经贸旅游往来日益频密。
“我第一次到深圳,深深被改革开放和创新精神所震撼。”下察隅僜人新村村委会主任夏电夏说,今年5月,福田区政协与察隅县政协在深圳缔结为友好政协,他成为受益者之一,“村里人需要多走出去,开阔眼界,学到技能,然后再回到村里干事,靠双手脱贫致富。”
壮志如铁同日月,万里豪情见丹心。
一个个援藏项目的背后,折射的是深圳援藏工作组以及深圳社会各界的责任担当和大爱情怀。一批批深圳援藏干部,一直在路上;一股股爱的春风,正从海滨之城的深圳不断吹向雪域高原。
编辑 程思玮